我眼中的灵动教育(杨静)
灵动教育是通过“智慧、灵活、人本、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应试型”教育教学模式,让教育直抵人的内心,唤醒灵动的生命意识,培养灵动的思维特性,塑造灵气跃动的性格品质,孕育灵气与活力,激发灵性与智慧。学生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学习状态,能让学生灵动、生动、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一、形成灵动的教育管理体制,探究灵动教育的规律、理论体系和方法。
灵动的学校管理要突出人本化管理,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师工作环境和学生生活学习环境,为师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同时还应通过管理创新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塑美、学会劳动创造,提高学生的自尊感和自尊心,培养学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作意识与技能,处理人际关系和讨论等方面的技能。
二、营造灵动教育的校园文化,包括显性的物质文化和使师生充满灵活、灵气、灵动的精神文化。
如果孩子没有在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健康成长,其将来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灵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培养灵动学生”为价值理念,可以以校歌、校徽等为物质文化载体,营造有深厚文化底蕴与浓郁艺术气氛的校园育人环境,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人、关爱人、培育人、发展人,让校园百花园中的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灵动飞扬的校园、焕发神采的学园、灵气跃动的艺园和温馨和谐的家园。
三、树立灵动教育的理念,灵动课堂基本模式的构建。
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推进“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教学研究,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勇于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大胆创新能力,进行操作性较强的多视角、多维度、多层面的灵动评价体系,把课程学习融合在艺术的形式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制定出科学的关于灵动课堂、灵动教育的评价体系。
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教育智慧的充满灵感的教师队伍。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未来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同时更应是一位创造者。努力使我校教师具有以高学历为标志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知识技能;以社会适应为目标的能力素养;以发展自身潜能和陶冶身心为目的的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五、培养头脑灵活,做事灵敏、心灵手巧的学生。
坚持教学方法、手段、技术创新,开展灵动的个别化教学和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灵动发展,使之品行优良、身心健康、学科扎实、富有潜力。
六、立足实际,挖掘资源,研究精品课程,有机渗透新的课程体系。
融合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巧。因此,我们力求做到在课程的设置上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给孩子呈现多元的课程结构,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理清思路、找准知识间、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中,发现规律,学会迁移,从而逐步形成融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