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搭建“实践”舞台,舞出绚丽风彩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之践行
 
搭建“实践”舞台,舞出绚丽风彩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之践行
发布时间:2014-10-29   点击:1602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荷香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在“观察”、“思考”、“实践”、“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关键词】 生活  实践  生成 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近自然。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
  
一、丰富校园生活,开掘实践渠道
  开展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而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想“跃跃欲试”,这样才会是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课堂活动也会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我校位于武进区马杭街道,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马杭中心小学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全面改建扩建,已经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学校。利用这一条件,我们开展了《校园环境现状调查》这一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了解了我校过去的环境:以前学校的泥操场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下雨一身泥,天晴一阵土,如今校园变了样,美丽的校园环境,漂亮的塑胶跑道,崭新的多媒体教室,还有供学生才艺表演的幸福大舞台……但也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校园门口路实在太窄,尤其是雨天的时候,学校门口经常堵车,给学校的师生和家长造成了不便.不少同学把自己的调查报告寄给了校长、采访了交通部相关领导,呈上了大家的建议与方案,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赞扬和重视。孩子们在忙碌而充实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了一系列本领。正如我们常说的一样,生活处处皆学问.的确如此,这些感受不经他们亲身实践,是很难体验到的。
  近年来,学校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成立了“七色光小记者社团”。“七色光”记者团的成员主要是孩子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定期开展七色光系列活动。例如:三月学雷锋月,我们带领孩子们开展了“红领巾访劳模”活动,小记者们带着兴奋与期盼,采访了曾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的徐雪华奶奶。 “玫瑰代表奔放、热情,您的工作态度就像这玫瑰一样奔放热情;百合代表纯洁、高尚,您的人品就像百合一样纯洁高尚……。活动后,孩子们用一篇篇真情实感的采访日记把徐奶奶的这些品质带回了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学习,传播“正能量”。这群充满勃勃生机的小社员们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在实践中体验了生活、提高了能力!

二、结合家庭生活,丰富实践内容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生活,五彩缤纷,饮食起居、休闲娱乐、消费与理财、护理与保健等都是家庭生活的内容,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不断生成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生活化的拓展策略之一。我们根据学校生源特点(90%以上是流动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里收看时事新闻、收集家乡俗语、体验农家生活等。
  1 、收看时事新闻
  现在的社会已经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E环境时代。学会收集、整理信息,不仅让学生在这方面得到锻炼,也是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要求学生在家里,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上等多种信息渠道收集信息,择其重要的两三条新闻,写在“每日信息”摘录本里。孩子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收集、整理信息的活动中来,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了关心“课堂外面的世界”好习惯。
  2 、收集家乡俗语
  农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谚语、歇后语、成语在劳动中被广泛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虚心地向自己的长辈学习,收集这些生动的语言。把“农”语收集到自己的摘录本上,下面是学生收集的一些本地农语:“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咸菜拌豆腐——有盐在先” “长虫过道,大雨要到”“有稻无稻----霜降放倒”等,并且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些语言运用到习作中去内化吸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的习作也富有淳朴的“家乡”味。
  3 、体验农家生活
  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家庭特点,要求学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例如:在劳动中学生学会了给植物、蔬菜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等。有些学生还采集样本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显微镜观察蔬菜的病害情况,再通过到图书室或上网等形式查阅、收集资料,在农民伯伯的帮助下 ,对症下药,成功地预防了病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传统的农活,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三、深入社会调查 ,生成实践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因此,要使学生具有真正有学问的人,还必须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社会的强烈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走向社会、走近自然。
  1、亲近周围的生活环境,热爱自然
  例如在活动《文明游花博》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绿色的世界,使学生亲近周围的生活环境,接触生活和自然,热爱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理解人与社会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一定的承担关心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的态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在活动《我是社区小主人》中,让学生对现有的居住环境去进行调查,可以从建筑、周边环境、经济等方面去研究。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 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 , 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身边的社会资源,保护自然
  社会调查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例如:3月22日,这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开展了“关注家乡水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参观、访问、调查、讨论的过程中不但知道了生活中水的污染、水浪费是多么严重,水资源是多么的匮乏,而且也明白了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的重要性。
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本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同学们从水的浪费现象,水的污染程度,水的严重匮乏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显示了同学们强烈的小主人意识。他们利用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制作模型、办手抄报,写诗歌,小论文,谈感想,撰写调查报告,制作“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向市长、市民写倡议书……最后他们将所有的资料装订成册,将实物汇集起来,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实践活动成果展览会,这些带着童心的小制作虽然不免幼稚,还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但有的却不乏创意,它最能体现的是同学们对“保护水资源”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通过社会性的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 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 , 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孩子们的自然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地去参与,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爱家乡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西安出版社 潘英 主编   《亲力亲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经典案例集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