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10、《螳螂捕蝉》第二课时说课稿
 
10、《螳螂捕蝉》第二课时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6-05-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伟斐

 一、说教材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这是一篇学生感悟祖国优秀语言文字,受到精神陶冶的佳作,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都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楚念头的原因。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进少年的话而对众臣下死命令,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在何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自主朗读感悟法:崔峦老师说,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下面,我着重说一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
1、“螳螂捕蝉”是个成语,我们通常会在它后面加上四个字,谁知道?
2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此再现文章的主要情景,让学生回忆起该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关键词,复述故事。
    在学生练读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并加上动作学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这样,不但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紧扣中心句,表格助学习。
   出示课文中揭示道理的句子,在学生默读9-11小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清晰明了的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的眼前利益和身后隐患,表格的运用,避免了琐碎的分析讲解。
四、发挥想象,自由练说。
   在学生理清人物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和人物进行对话,进一步挖掘人物内心,创设对话情境,进一步理解了课文。
在学生理解蝉、螳螂、黄雀因为只顾眼前利益而遭灭顶之灾的基础上,利用一个填空,让学生明白吴王攻楚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也会遭灭顶之灾,学生理解起来就水到渠成了。
五、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让学生再读2-8小节,想一想,少年除了故事讲得妙以外,还有什么巧妙之处?你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少年?圈圈划划,做好批注。
在学生交流时,
重点品味:清晨:时间选的好
弹弓:道具用得妙
王宫花园:地点选的好
有意思:抓住人的好奇心。
转来转去:沾湿:引起吴王注意;起得早
毫不介意:一个爱国的少年
一连转了三个早晨:有耐心
在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少年的优秀品质,并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由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少年身上、吴王身上、寓言本身的寓意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事。你能说一说吗?”打开学生的思路,真正让学生把课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的范围就更广阔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