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少年王冕》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同学们,知道《墨梅》这首诗吗?谁能背诵?
2、师:诗人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因而深得后人的喜爱而千古流传。
3、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这首诗就是著名的诗人王冕所作。 板书:王冕
4、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王冕的一些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元朝画家、诗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作为画家最擅长画梅花,著有《竹斋集》)
5、王冕气节崇高,是一个杰出人才,那他的少年时代也一定与众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少年王冕,跟着老师,一起走进他的生活,感受他的成长历程。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轻声打开书本,认真读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错字,语句通顺。边读边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抓住了王冕哪几个年龄段的生活来写的,找出有关年龄的词。
2、交流:
(1)刚才同学们读得十分投入,少年是一段好时光,课文写了王冕哪几个年龄段的成长历程?
板书: 七岁 十岁 三四年过去了 十七八岁
(2)根据这四个年龄,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四段,再轻声读读课文,试着用“//”给课文分分段。交流:一(1)、二(2~4)、三(5~6)、四(7)
(3)指名读第一段。注意读准“诸暨”,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4)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知不觉,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渐渐长大的他变得懂事和孝顺。请三位同学分别读2、3、4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
相机出示:耽误 秦家 七泖湖 腌鱼腊肉 积攒
“ 秦”找形近字 ,
读准“泖”“攒”,并注意“攒”的两个“先”的不同写法。
说说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5)十岁的王冕渐渐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他越发孝顺,勤奋,也懂得了很多道理。那么,究竟他懂得了哪些道理,后来用取得了哪些成就呢?指名读5、6小结。
A、相机出示: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晶莹透亮
说说词语的意思。给“莹” 找形近字,
B、这些词都是描写的什么?你能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吗?
C、这些词所在的片段描写更美。你也想读一读吗?学生自练,比赛读。
D、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6)齐读最后一小节,概括主要内容。(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3、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了少年王冕的几个生活片段,通过朗读,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热爱母亲,孝顺,勤奋刻苦 善解人意)
师:听了你们的一席话,我想到了《中国历史名人传》中的一句话。
出示: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齐读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感受到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下节课,让我们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板书:
24、《少年王冕》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二三岁 立志学画
十七八岁 终有所成
勤奋好学 孝敬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