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三年级作文教学
 
三年级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4-0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银霞

三年级作文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一.如何激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但作文的要求还是比低年级的写话要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1.命题开放,写学生刚兴趣的内容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文,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要使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就得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多尝试一些如:《我想变成……》(动植物,或人);《××,我想对你说》;《我的烦恼》;《一堂游戏课》《我爱吃的水果》等这样的文章去写。

2.感受喜悦,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味道

赏识教育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任何一名学生的作文被当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一定会一亮,神情自然骄傲。哪怕有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评语要用鼓励性语言,既要肯定点滴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

3.形式多样,开展有声有色的作文活动

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可以开展"电影评论"、"行家评球"等活动,给学生评说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游戏,制定编写游戏规则;在"我的拿手菜"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份菜的得失.。期末我还编印了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

二.引导作文

1.不怕学生模仿

不要害怕学生模仿范文所写出的“千篇一律”的作文,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儿童初学作文更是如此。问题是让学生模仿什么,以及怎样的模仿才是最有效的?相信没有哪一个成人面对模仿大人牙牙学语的儿童,会去指责这个孩子所说的话与大人“千篇一律”。

小学作文教学刚开始应该从模仿入手,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习思考,学习写作。可能有的人会担心这样的模仿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但是基于学生善于模仿,需要模仿的心理学基础,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从模仿中学习作文。

但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必须以阅读为基础,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靠模仿得来的,且主要依靠模仿规范的语句,而不是日常生活的语汇。所以让学生熟读和模仿范文可以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规范化,并进而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

    由此看来,由模仿导致的“千篇一律”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面的扩大,词汇的丰富,以及写作技能的逐步掌握,儿童作文的个性就会逐步地形成。

    2.注重积累过程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在实际教学中,我每天布置学生在摘抄本中积累好词好句,不一定很多,但一定精,平时能用的上,并且定期检查。课外给学生补充了许多名言警句、歇后语、成语、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中经常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书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经常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3.观察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在实际教学当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觉得无内容可写,只能乱编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他们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写出自己的作文,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他们观察的能力。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一堂作文课,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我的指导以西瓜为例。我先让学生看了西瓜生长过程的录像,对西瓜先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最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其他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三.慎重批改

在作文批改中,有的教师看见一些差的作文心中就厌烦,随意给一个低分,连评语也不写,或者气呼呼地写上一些批评、挖苦、斥责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会改正缺点,还会产生逆反心时理,由怕作文到厌烦作文,有的干脆拖欠不写,或胡乱抄几句应付了事。三年级的学生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肯定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同时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自觉表达的愿望。随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地指导,训练,他们一定会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