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当时以为自己懂了,以为从此将心境平和。可自从班上新转来一名学生后,我才发现,要做到不愠不恼是如此不易。
这名学生是二年级上学期转来的,整天高高兴兴,无邪的眼神、甜蜜的笑容、帅气的面孔。刚见到他时,特别喜欢。恨不能自己也生这么一个儿子。可几天下来,我对他的印象完全改观:拿笔像雕花,半天雕出来的一个字,会把造字的先人看哭;经常不写作业,然后无辜的告诉你“我不知道”;你给他批评,他回你甜甜的笑。尤其是上周,看到测试卷上又大又红的“35”,他居然在与老师的目光交汇时,回以甜甜一笑!我的那个晕呀!放学的时候,我问谁的作业没写完,他一脸笑意的举手:“我!”那就带回家去写吧;第二天本子收上来又没他的,让同学找了半天才把他找进教室。我问:“你的作业本呢?”他又是一脸笑意:“我没写!”我气不打一处:“昨晚干什么去了?为什么没写?”回答得更理直气壮了:“我语文书没带回去。”“怎么连语文书都不带回去?”他笑得更甜蜜、眼神更无辜了:“忘记了!”啊??我一阵心痛,气得差点掉下泪来。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每次我都被他无邪的眼神和甜甜的笑容打败。真让人欲哭无泪!时间一长,心痛得麻木了。事后反思自己,为一个孩子把自己气得心痛,值得么?何况,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也根本不知你的心痛是因为他。只得少问他为什么,多给他提醒。时间一长,面对他时心境渐渐平和,心情渐渐好起来。
佛说:人与人相遇,都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我与这些孩子的相遇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懵懂无知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特性,也许根本算不上是错误,我又何苦要用这所谓的错误来折磨自己,何苦要用生气来抹杀所有的快乐。作为孩子们的启蒙人,我们需要的是耐心,是宽容,即使面临小小的险阻,也要心平气和地的对待,然后用爱和勇敢去化解,而不是用生气的方式来鲁莽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