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一个读书迷,窗外小伙伴的嬉笑、妈妈大声叫我干活的急切,都抵不过手中的那本书。书,让我如痴如醉;书,让我沉静似水,书,让我忘记一切……夏日炎炎,窗外知了喧嚣,但只要捧起书,一丝清凉就扑面而来;冬日严寒,窗外雪花飘舞,但只要捧起书,阵阵暖意就涌上心头……书,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我枯燥烦闷时,读书,使我心情愉悦;当我迷茫惆怅时,读书,使我心灵平静;当我心情愉快时,读书,使我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活的幸福。
学生时代的痴迷读书,让我得到了自我提升,真所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书,使我掌握了许多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每当许多同学在为老师布置的作文绞尽脑汁、痛苦不已时,我早已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地交了差。中学时代,我的作文是全校闻名的,经常被老师拿去全年级范读。我还担任了学校的文学社社长,审稿、编排,乐此不疲。书,向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古今中外的知识趣闻,让我乐此不疲!书,还让我学会了领悟人生!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站起来;成功时莫得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一本书就是一个朋友,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后,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仍改不了读书的嗜好。如果说学生时代的读书,是一种真正的自我心灵的放飞,而现在的读书,则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读书,是最能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途径,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只有教师拥有充实的心灵,才能带领你的学生一起走进知识的殿堂,一起汲取书中的营养!
而每当工作遇到烦恼时,书籍,就像我的“智囊团”,帮我解忧,为我排难,使我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困境,从一名青涩的年轻教师,逐步成长为有自己思想的教师。书籍,教会了我和学生真诚交谈;书籍,教会了我和学生共同探索;书籍,教会了我和学生永不止步!我深深地感受到:读书,必须融入到我们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读书,才能使一名教师迅速成长,成为科研型、智慧型的教师,才能使我们永远不满现状、不断进取、大胆创造、革新自我,永远追求令学生激情满怀的生命境界;使我们的教学产生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自从当了妈妈,读书,还给了我另一种快乐和幸福:和女儿共阅读,共成长。每个暑假,是我和女儿在一起阅读最多的时间。女儿上幼儿园时,还不会自己阅读,我就给她念儿歌、讲故事,听得她一眼不眨;女儿上小学,我陪她一起看杨红樱、曹文轩、黄蓓佳的小说,陪她徜徉在童话的世界、科普的天地;现在,女儿上了高中,更有了自己的阅读爱好,思想也越发成熟。这个暑假,她又迷上了龙应台、安妮宝贝、严歌苓的作品。龙应台杂文的犀利,散文的细腻,对亲情的珍惜,都让我俩感慨多多;安妮宝贝于平淡中的深沉,又使我们感悟到生命平凡而又高贵,生命无常而又永恒;严歌苓的作品,则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时代的神秘,感悟到生命的无奈和抗争。阅读之余,我们俩一起津津有味地说说书中的人物,谈谈对文字的欣赏,何尝不是一种快事?阅读,使女儿变得更懂事,也使她的视野更开阔;而我,也在亲子阅读中重拾阅读的激情,和孩子走得更近。
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条永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让我们都做一个终身读书的人吧!在书中收获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