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教育繁荣,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当时有一大批海外人才回国,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了曲线救国,进入教育领域,这使得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升。还有就是战乱的影响,那时的政府没有精力顾及教育,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性,不论教学内容还是学校管理,都比较自由。教育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才会良好发展,如果管控太多,教师和学生都会受到压抑,没有创造性。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整个国家迎来了久违的发展机遇。邓小平恢复了高考,很多优秀学生进入高校,他们极其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并且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都很有抱负。文革中受到迫害、屈辱的知识分子,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他们的才情得到施展,教师献身教育事业。90年代以后,教育出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应试教育,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而真正的做人的道理,人的理想,人的激情,人的创造力都给泯灭了。应试教育造成了导致了教育标准化,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分数、统一的答案,把本来个性十足,有创造精神的孩子变成了单一思维的人。另一个大问题是教育质量下滑,这直接和应试教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