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快乐从哪里来(马杭杨区小学 蒋素芬)
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家写的一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巨大的工地,发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问其中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他又问第二个人同样的问题,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跟这个人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啊。
心态不同,境界不同,胸怀也不同。平和的心是金,只有内心平和,才能创造世间无与伦比的美。 早在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克游历埃及的金字塔时,就曾经预言:“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当时人们对此嗤之以鼻。直到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30万奴隶所建造。为什么一位钟表匠能有如此先见之明,在400多年前就能断定,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这与布克的亲身体验有关。布克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这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但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和他的同行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入狱前的情形可不是这样。那时,他们在自己的作坊里,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起初,布克把它归结为制造的环境,后来他们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关于金字塔的建设者是自由人的结论,正是基于他对钟表制作的这种认识。塔?布克由此认为,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把握人生的金字塔建筑,又何尝不需要一种好的心态?当你把工作或者学习当做痛苦的事情,那么你会觉得很辛苦。把工作当工作,生活会很平淡。让工作赋予感情的色彩,去享受工作和学习的过程,感受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快乐,那样生活才会活色生香!每个人都会对工作的理想充满渴望,但努力要付出那么多辛劳,追求要承受那么多失落。真的像常人所说的“做一行怨一行吗”?我看未必如此。对待生活就像拍照一样,换一个角度,你将会欣赏到另一片奇异风景。陈景润攻克数学难题“歌德巴赫猜想”,“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乐此不疲,撞在电线杆上竟浑然不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十余年,拥有心无旁骛的专注和痴迷,不被艳丽喧哗的迷乱所遮盖,被短浅平庸的嘈杂所吞没,经得起冷遇,奈不住寂寞,勇敢面对眼前的一切,终获成功……。
有许多老师认为当班主任又苦又累,没日没夜地和学生打拼在一起,过着枯燥机械的生活,牺牲了休息和娱乐时间。其实和学生在一起时,可以洞察了解学生性格、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与学生交流沟通,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打下基础,也为教育科研工作积累材料,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享受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乐趣。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备课、钻研业务,克服迫使自己克服人固有的惰性,挤出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写作。学校是人文精神、文化环境俱佳的场所,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有你享受不尽的精神资源,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看似繁琐的工作中,一旦找到了乐趣,你会发现有很多事情要做,工作不再是繁重冗长的负担,时间会变得短促而且在轻快中不知不觉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