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支蜡烛,一生为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常给人以光明; 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头奶牛,一生为了多吃草,多耕地,给别人多挤出些牛奶,多创造些丰硕的果实; 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本书,一生辛勤耕耘,积累知识,为的是给别人增加营养和智慧。被称为“最美乡村教师”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就是这样的人。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让自己的生命在生活的海洋里再次起帆远航。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被评为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恩: 是回报贫困家乡前进的帆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是典型的从山里走出来的山里娃,退休后仍然感念家乡,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帮助自己的家乡。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我来自贫困家乡,是家乡的山水养育我长大,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对家乡一份感恩,一份牵挂,一份真情,扬起了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为改变家乡贫困尽一份力量的风帆。
信念:是帮助贫困孩子前进的舵
人生之于信念,如同航船之于舵手。如果航船没有舵手,就会在大海中迷失方向,就会被惊涛骇浪所吞没。如果人生没有信念,就会在前进中迷失自我,生活就将变得黯淡无光,生命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惊涛骇浪,一路前行。
奉献:是心系山区教育前进的船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怀着大海一样博大的情怀,生命之船满载着情感、奉献和知识不断远航,驶向爱的彼岸。
感召:是激励人们努力前进的旗
教育是一项阳光的事业,是用燃烧的梦想作为底色的,教育的梦想是教育者心底里的太阳。
只要你有梦想,它就会点燃你的教育生涯,照亮你的教育人生。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教师”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事迹像一面旗帜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当然也激励杨区小学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献身教育。
在教育的热土上,有许多为教育的梦想不断奔跑的教师,他们为了开拓一程理想教育的坦途,忘却身边的浮华和喧嚣。选择铭记,怀着一份厚重的责任,一种浪漫的情怀,躬耕于教育的原野,用智慧和执着书写精神,树立崇高。这群人以新教育理想为帆,以新课程行动为舟,在如火如荼的实践中,成就了教育的风景,成就了自己的高度和职业幸福。
“如果不燃烧,请悄悄离开”。身体只是人的生命工具,精神才是人的生命本质、主宰和价值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承载着传承文明、纺织数十个、数百个年轻个体及其家庭未来幸福的伟大使命,你不能自甘平庸。教师是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应当拥有高远的价值追求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应当像画家一样以征服线条、颜色为乐,像音乐家一样以征服声音、乐器为乐,像探险家一样以征服艰难险阻为乐,怀着理想从事教育,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尽管武进杨区小学地处偏远,学生多为外来工子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行为习惯较差,但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对学校进行现代化建设,师资力量不断优化,学生同样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相比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工作所在的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好得多。全体教职员工为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事迹深深感动,以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为前进的榜样,无怨无悔,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关爱孩子,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