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听庄校长报告有感
 
听庄校长报告有感
发布时间:2015-03-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静


    开学初,我和各位教研组长听了庄慧芬校长做的关于怎么撰写教海探航论文的培训。觉得很有道理,我对庄校是真心诚意地佩服。她说起这个写论文起来,似乎像我在拣菜,哪个选题好,哪个选题不好,论文的各个环节哪个要哪个不要,心中清楚得很,真是奇才。可见她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因为她的前学历也不过是个中师生,如今却这般的举重若轻,不是在工作中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思考又是什么原因呢?

怎样去写呢?
一,题好一半文
       一般说来,提出论题比解决论题更困难,对于给定的论题增加一些文字色彩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少一些“严肃”面孔,多一些“活泼”气氛,因为可读性强的文章必然会抓住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仅以文章的题目看,当前充斥刊物的“例说……”,“一道……题的推广”,“浅说……的教学”,“关于……的探讨”,“从一项调查(实践)看……”,“也谈……”,给人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故需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答疑不答,贵在启发》等等,既点明主题又耐人寻味。
标题的拟订要力求新颖,夺人眼球。
二,论题的来源
       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被认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那么,良好的论题从哪里来?在这几年的笔耕实践中,笔者感到论题可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1,从教学实践中来
这是因为,通过实践就有可能本来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自然而然地围绕某个中心凝聚积集起来,从而孕育出某个论题,很多论题植根于教学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析出结晶。其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写的题目确实很多,如学生在想什么?同行在想什么?在当今研究些什么?著名女作家冰心告诫人们:“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真是至理名言,教科研论题完全可以在来自实践基础上酝酿、形成、选定。
       2,从潜心思索中来
我国古代学训甚多,宋朝大学者程頣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者不得也”,平常要经常留心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应具备问题意识,如果能对问题的直觉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索,那么就不愁没有论题。
3,从外界信息中来
      “时间是金钱,信息是资本”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当今时宜,另当别论。但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信息确实是一种重要资源,是产生论题的肥沃土壤,搞任何研究必须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动态,新观点,因为只有新的信息输入到人脑,知识才会发生新旧冲突,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构造出好的论题,有志于研究的人,要像蜘蛛那样能张开收集信息之网,像蜜蜂一样那样及时处理与加工收集的信息。信息两大来源──阅读书刊杂志(或上网)和参与学术交流,经过筛选索取有用的成份。
比如,读《幸福的芭蕾步》,很多标题都年触发我们的灵感。再如,昨天我在读《留一道缝隙》这篇文章时,我就突然想出一个主题,我们的教育也该给学生留一道缝隙。教学中要留,教育方式上要留,教育时空上要留……,如果解决了为什么要留?留的途径、方法、策略?再加几个典型的教育案例,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4,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来
       研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论文是作者德,才,学,识,语言修养与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反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天,人人是创造之人,要舍得花时间,费心血,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中,在有益的追索中,论题会在无意之中得到。
5、从热点问题中来
      道德教育热点
6、从冷门中来
       很少有人关注的、没人关注、不敢涉及的问题,往往就是最好的选题,比如去年教海探航中,一篇关注游戏文化的文章就获得了一等奖;
三,提笔三思
       在论题决定以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怎样才称得上想好了呢?应注意提笔三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