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发现我不会读书了。
我爱读书,虽然不够刻苦,但每天都必不可少。清晨,午后,黄昏,深夜,不管什么时候,拿到书我都可以安静阅读。相对于电视和网络,我还是很青睐纸质阅读,因为方便,躺在床上,坐在窗台上,或是靠在沙发上,都可以进入到阅读状态。
我一直很满意自己的这种阅读状态,因为享受。但是今年以来,我却越来越发现我的阅读状态太过随意。
一是阅读内容的随意性。这一年来,我的阅读主要集中在小说。“不良动机”我暗地里也揣摩出来了——因为小说读起来引人入胜,而且看起来快速,所以在读书的量上就似乎占了便宜。归根究底,还是自我阅读的功利性和世俗化。
二是阅读时间的随意性。我是个爱好比较丰富的人。但是,每一项爱好其实都需要时间作为保障。我的时间就在几个爱好里呈现一种拉锯战。这下好了,读书的时间就成了随机性的了。可是,时间在哗啦啦地流淌,“书到今生读已迟”,人已半生,那么多的好书还没有细细去读呢。
三是阅读状态的随意性。那天看一篇文章,说到读书人需要甘于寂寞,读得我一身冷汗。毛泽东读《资治通鉴》,钱钟书潜心读书,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我要是说给学生听可以随手拈来,怕只怕,学生若问一句:“老师,您做到了吗?”只怕我会羞愧得无地自容!我对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地理知道多少?我对四大名著算得上精读吗?我对历史人物可以随意评点吗?不可以。而遗忘的能力正随着年龄的增长飞速进步,我,只会随着长大越来越孤陋寡闻,真的,我为我自己的浅薄而羞愧。
年近30,我应该让时间更加地有效利用,我应该更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不随意,无他求,只是努力做一个会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