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南京之行,非常充实,短短的2天半,整整听了13节课7个报告。这些数学大师的观念新、能力强,每一个课堂都好似一个闪亮的舞台,完美地展现了老师和学生各自的风采。
一、语言也疯狂
数学老师上课,讲究语言的精炼,用词的严密,不像语文课,有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语句,但这些数学大师的课堂,同样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我感觉,这些数学大师,他们每个人都是强有力的“煽动者”,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能让学生由紧张变得轻松;由低沉变为兴奋。
张齐华老师的开场白非常干脆,从教大家举手说起,当大家三三两两端正举手时,他就说“嗯,这是低年级小朋友的举手。”当大家试着稍稍举高时,他又说“嗯,对了,到三年级了,哦,变四年级了。”当大家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时候,才终于说“对嘛,这才是高年级学生举手的样子嘛。”“张老师班里的孩子,是规定每个人都要举手的。”孩子们听了觉得很奇怪,一下子从紧张的情绪中走了出来。这是3天中的第一堂课,下面又坐着几千听课的老师,再加上主持人和前前后后好几个摄像师,学生是非常紧张和拘束的。张老师的一个举手小游戏,让孩子们忘了这一切,全身心的放松下来。“张老师规定,举手时手不动表示你不会,我就不会叫你回答问题;手掌轻轻挥动表示有点会,但是你不确定答案,我有可能会叫你回答;手掌快速挥动,就会吸引老师的注意,表示这儿这儿,我会我会,赶快叫我!”一个小小的举手,高低不同,挥动不同,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了大家的兴趣,使孩子在课堂上都投入学习之中,思考我的手该如何举合适,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第二天是周六假期,本来应该在家休息,现在不仅要来上课,还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孩子们都有些情绪,气氛比较低沉。华应龙老师一上来就给大家放了一段跷跷板的视频,大家笑了。只是这笑有些五年级学生的矜持,也有些面对几千听课老师的紧张。“课堂上能笑吗?”可能华老师看出了大家情绪的低落与紧张,于是“学校学校----学习怎么笑的。”“笑容笑容----笑了就容易了。”“比尔盖茨的公司叫微软,你知道为什么?太软不好,太硬不好,微软很好!”华老师的如珠妙语很快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整个课堂活了。
二、遗憾也精彩
这次的经典课堂,虽然规格高,但架不住一些不确定因素,因而出现了一些遗憾,但就是这些遗憾,更加凸显了这些数学大师深厚的功底与过硬的心理素质。
贲友林老师,大家很熟悉了,曾经来我们学校上过课做过讲座,他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贲老师注重知识的讲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这一次,有幸看到了贲老师自己班级的学生上课,那叫一个精彩。
教学小数乘法,其中讨论47.6乘12这道题目时,重点研究在竖式计算时是数位对齐好还是末尾对齐好。老师一个问题抛出来,大家各抒己见,话筒在孩子的手里轮轴转,贲老师被学生挤到了一角,整个舞台成了学生的表演场。大家都想上台表现自己的想法,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含义。但是,但是!贲老师放手了,却没有把课堂收拢回来,大家没有讨论出一个明确的结果,下课了!贲老师回到讲台,站上了舞台的中心,没有说话,很快大家也安静下来。“你觉得今天的课堂,成功了吗?”大家沉默了,“问题出在哪儿?”沉思了一会儿,学生默默举起了手,“我们大家都一味地只想展示自己。”“我们应该倾听大家的意见,在讨论中进行对比。”“我们应该优化出最好的方法。”“好,下课!”
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这些听课老师疑惑了,为什么不赶快把课堂收回来呢?贲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孩子的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放手中培养的,我们老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收,而应多放。这节课虽然没有讨论出最终结果,可还有明天,我相信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下一次的课堂,孩子们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让我们为这样的老师喝彩,为这样一位只为学生不为自己的老师喝彩,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三天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俞正强老师,大方道歉,坦诚自己的失误,很让人敬重。由于新旧教材的衔接,课堂上要教学的内容“角的度量”,孩子们已经会了,而且掌握得非常好。那怎么办?俞老师临场应变能力很强,在几千听课老师的期待目光下,完全抛弃了手中的教案,临场发挥,上了一堂数学上数形结合基本理念的感受课,引导孩子们发现变中的不变。这份机智、这份镇定,值得大家的点赞。
这些经典的课堂,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我们不可能进行完全复制,但是可以借鉴,感受前言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为自己的数学课堂做最好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