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然活了。这虽然是一则神话,但心理学家却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人在一所学校随机抽取18个班的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运用智力测验对他们进行鉴定。然后,研究者给了这些学生的教师们一份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与此实验相反,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自己、家人或老师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当我看到这个实验后,我的内心充满了焦虑,而且是深深的焦虑。我们的学生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有些学生学习态度差,有些学生行为习惯差,有些学生爱说谎,有些学生爱攻击别人……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经常是被同学讨厌的,有些老师在言语中流露出来的也是对他们的失望,每次与家长交流的也是孩子在学校的“突出”表现,然后一起商量着如何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可是这些问题学生真正能转变的有多少呢。在这过程中,我们习惯性地抓住他们的小尾巴,缺少对他们赞许的目光,孩子们是很敏感的,他们知道所有人的态度暗示着什么,久而久之,他们当然给自己定位为不良学生,他们也有理由自暴自弃,甚至影响别人。
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他们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传道授业的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什么?我想每个学生都是积极地期望着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他们很多时候会因为老师的一次表扬而开心半天,并且和家长一起分享他们的进步。因此我想说,老师们,对待学业差的孩子们,多一些耐心和等待,毕竟每个花朵绽放的时间和地方是不一样的;对待行为习惯不佳的孩子们,多一些方法和肯定,很多时候他们的调皮捣蛋只是由于想引起大家的关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我们给孩子创造的氛围应该是和谐、宽容、向上和有爱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会学习,学会待人,不仅收获知识,更加收获满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