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品味经典,启迪成长 ——马小教师参加第21届 “现代与经典”研讨活动
 
品味经典,启迪成长 ——马小教师参加第21届 “现代与经典”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5-10-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贺勇

 

十月,南京,红枫娇艳,金桂飘香。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最大盛会—“现代与经典”第21届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在解放军理工大学如期举行。八方来宾,齐聚一堂,马小教育集团周德芳、贺勇等四位老师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盛会,于23~25日为期三天。活动主题为“让教育人生更绚丽”,共开设了12节观摩课和9场报告。主讲教师有教育理论界泰斗孔企平教授,闫勤、刘德武等老一辈专家,黄爱华、华应龙、贲友林等当红名师,亦有汪劲松、强震球等青年翘楚,可谓名家云集、阵容庞大。活动中他们所展示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方式、高超的教育智慧以及匠心的教学设计、精美的教学艺术给全体与会教师带来了视觉的震撼、思想的启迪,是一场真正的精神盛宴。
孔企平教授的报告《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拉开了活动的帷幕。报告内容十分具有前瞻性、高度性、深入性。孔教授强调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衡量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三个标准。数学教学既要落实其知识、技能的显性目标,更要关注其情感、态度、思想、文化的隐性目标。我们要追求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挖掘知识背后的价值。数学课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学课的文化价值应成为今后教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孔教授的这些教学理念让人耳目一新,视野顿开。
当今的教学研究,已经由研究“教”向研究“学”转型。贲友林、顾亚龙老师勇于改革,他们的课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构建了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他们的教学,基于预习单,采用“大问题、板块式”的扁平化设计,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问题开展充分的交流、探究、思考,大家各抒己见、评论质疑,课堂氛围非常开放、民主、活跃,,对知识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他们的课堂,老师已经退居幕后,仅仅偶尔作适当的点拨,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老师“低级”的教促进了学生“高级”的学,课堂洋溢着思维的灵动、生命的精彩!正如闫勤校长所说:“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生长、自由生长、自然生长!”
黄爱华老师“方程的意义”一课,精彩动人、充满智慧。整节课紧紧抓住了方程是“为了解决问题,找到一种平衡关系,写成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本质特征设计教学,展开教学,他带着学生把教材上静态的四幅插图演绎成了生动的连续剧,学生在非常投入的表演中真正理解了方程的内涵意义。枯燥的数学原来可以学得如此有趣,如此动人,就像叶澜教授所说:“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符号,它们是有生命的,要靠教师去把它们重新激活,使其呈现生命的姿态。”
刘德武老师七十高龄,上课有板有眼,风趣幽默。他执教的“平均数练习”一课,题目设计独具匠心,课堂练习层层推进,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加深了对平均数的认识,逐步体会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更重要的是初步培育了假设、调整、反证、逆向、替代等数学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罗明亮老师的简约灵动,强震球老师的精妙设计,刘松老师的风趣洒脱、汪劲松老师的紧扣本质、来自台湾的吴佳慧老师的“形形色色玩数学”……无不各具风格、彰显理念,让人感悟至深,受益匪浅!
活动虽已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影响远未停止。灯塔高高矗立,引领着我们从现实的此岸走向理想的彼岸。借用卢梭的一句名言“我们心中不只是想到一个起点和终点,而且还想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相隔的距离”,是啊,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们的教育人生将会何等的精彩!
感谢“现代与经典”!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