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教师的职业理解
 
教师的职业理解
发布时间:2015-1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素芬

       上世纪30年代,著名曲学家吴梅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当时,唱曲还被传统学问视为“小道末技”,因此北大聘请吴梅讲课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北大的学者黄侃对此也感到不满。有一次,黄侃讲完课,发现吴梅坐在教授专用沙发上休息,于是怒问:“你凭什么坐在这里?”吴梅理直气壮地答道:“我凭元曲。”吴梅还真不是吹牛,他不仅自己写词度曲,还能唱曲,甚至还擅长表演,被人称赞为“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者”。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是著名的《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于是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凭什么跑?”轻蔑之情溢于言表。其实沈从文的成就并不比他小,他凭的是著名小说《边城》,凭的是畅销一时的《湘行散记》,凭的是精深的文学造诣和在读者中的巨大影响。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也要常常扪心自问:“我凭什么站在讲台上?”“我对自身的教师职业应怎样理解?” 
 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按照韩愈对“师”的诠释,教师只是单向地向学生“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而现代对“教师”的定义却有更为广泛的涵义:教师的职责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育人比教书尤为重要;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生存,如何交往,如何合作,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学生终生收益。在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发展,做到教学相长,做一位专家型教师。
  我怀揣着教育理想,传承过去肩负未来,充满对生命的敬畏,开启知识和智慧的大门,以人格塑造人格,以道德唤醒良知,以知识启迪智慧。师生共同体验、享受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站立在学生面前的老师,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本生动的人生教科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