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杭州之行,没有听到一节具体的课,全都是各位教育专家的讲座,从他们的讲座课题来看,核心词就是数学的“核心素养”解读。可是听完他们的讲座,用现场的一位教师的话来说,就是“带着糊里糊涂的感觉来,又带着更加糊里糊涂的感觉回去。”上层的专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稿,他们对“核心素养”的解读侧重点及观念不同,就导致说法不一,让下面的基层教师操作起来就是困难重重。
下面就我听到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数学义务教育教学核心词的演变。
1、小学算术的最初形态(清末):熟习日用计算。
2、小学数学(1978)四个核心词: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义务教育教学(2001)六个核心词(4-1+3):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4、义务教育教学(2011)十个核心词(6+1+3):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对“核心素养”的解读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学科素养不只是学科能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态度、价值观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数学学科上,就体现为“定性思考、定量把握;大胆地猜测,小心地求证”。(孔凡哲)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应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数学知识技能。(马云鹏)
数学核心素养是对一个人的必备的基本要求,它有四方面的特征:1是必备性。是必备的数学能力,所以是能力谱条中不可替代的最小的集合。2是持久性。可以普遍迁移或辐射,终身受用。3是综合性。是知识能力意识品格的综合体现。4是传递困难性。灌疏不了,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成。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注重数学情感态度的发展。包括学习兴趣、自信心、科学精神的态度、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
2、注重数学核心知识技能的发展。
3、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逻辑推理基础、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假设验证能力、反思意识。
积极的数学情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提高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表现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