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钱学森》第一课时说课稿
 
《钱学森》第一课时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6-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华玉芬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内容,理解钱学森归国的急切心情。
4)了解倒叙这一写作手法,并感知其好处。
3、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理解钱学森归国的急切心情
二、说教法、学法:
、与文本对话,理清写作思路;与人物对话,受到情感熏陶。带着激情读课题,因为钱学森是一位感动中国的伟大人物,引导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对课题的饱含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并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进而引用感动中国的一段颁奖词导入新课,出示颁奖词后,再次引导学生读取颁奖词中的信息。通过抓住时间这条线,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2、在品读中理解语言,在概括中发展语言,在拓展中积累语言,在抒写中训练语言。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这就是要给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技能技巧。品味语言,不是单纯地分析语言的表面特征,而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指出文章用语行文的精妙,在特定的语境中,着重体会文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独特感等。如:“魂牵梦绕”、“广阔无垠”等,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在介绍冯.卡门的时候,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成语来描述他,比如才华横溢,举世闻名,德高望重。高年级学生理应把概括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了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通过文本的阅读,概括出每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进而提炼出小标题。让学生在概括中发展自己的语言。
3.通过学生的质疑,自己找出时间安排的特殊行,进而理解倒叙这一写作手法。
4.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抓住第一小节的关键字词,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话写下来,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习用凝练的语言进行表达,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既学会文本批注,又让学生充分体会钱学森归国心切的心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