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教学点滴感悟4
 
教学点滴感悟4
发布时间:2016-12-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开冬

 

转眼间,教三年级这两个班级已经大半个学期了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喜欢每天看着他们一点一点的成长,也看到自己一点点成长。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在很多人的眼里数学是枯燥的,抽象的,晦涩的。所以有很多人从小到大都一直在为数学的学习苦恼着。其实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的:“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想让一个孩子改变对数学的看法,克服对数学的恐惧,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培养他的数学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现在的数学课堂已经从传统的“教师主体”改变成了现在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是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创设为一个积极的,能动的,丰富多彩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放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美,从而产生追求美的欲望。以下是我这段时间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点点看法与感悟。
     一、从生活实际着手,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我很赞赏他的观点,我们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所以从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上来学,无疑会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个精彩的导入也就可以说是一堂精彩的数学课的一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教材中也给出了很多的例子,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就应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小学生好奇心强、爱问问题、活泼好动、且注意力平均只能集中10分钟,数学教师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要充分地发挥小学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一课时,我教育孩子充分利用小棒来估算,这样可以调动孩子的学习乐趣,同时达到了本堂课的情感目标。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一学段(1-3年级)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从现在的教材编排来看,图文并茂,既符合低龄学生的心里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的不再是传统的机械讲解,当课堂的领导者;而是改变角色做问题情境的设计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和思维的能力。  
    三、动手实践,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我所教的孩子是年级的,像这种年龄的孩子仍然处于前运算阶段,逻辑运算能力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对抽象的知识不能够把握的很好。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还是直观感受为主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的空间图形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例如:我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单纯的讲解长方形的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能会有一大部分的同学很模糊。但是当你自己动手对折之后,学生自己就能够理解句话的意思了。这种动手实践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更直观的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四、在课堂上注重赏识教育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易的,老师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励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可以看出激励对于一个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可以在学生的数学课中运用激励的方法来唤醒他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要求老师很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应该能够做到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就是要信任他,这是教育的第一步。信任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的才华,信任孩子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好第一步。”信任孩子,对孩子放手,不控制孩子是赏识教育信任原则的要义。我们应该用激励的语言,让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到,我们是信任他们的,以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肤浅认识,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历程,需要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努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