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不算数!”女儿两眼泪汪汪地看着我,而我也是一脸气呼呼的表情。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春天到了,外面鸟语花香,是个踏青的好日子。正好家门口的一棵小樱桃树上也开出了几朵小花苞,我和女儿天天要在树下围观好几次。有天,我说了句:周末,我带你去公园看花!女儿听了,高兴极了。很快,周六到了,由于清明时节,这一天,家族里进行扫墓祭祖。一大早,女儿还记得提醒我:“妈妈,今天我们要到公园去的。”可是家里一忙,上午出去祭祖,中午在饭店里聚餐,好几个小伙伴在一起,一会儿窜你家,一会儿窜她家,玩得忘乎所以,我也忘了去公园的事了。没想到,在近4点时,她忽然来了一句:妈妈,什么时候去公园啊?我都愣住了,这也太晚了,明天吧。可她怎么都不听,一个劲嚷:“妈妈说话不算数!妈妈说话不算数!”最后还是以两个屁股才了事。可能她今天玩得也比较累,虽然不情愿,但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可是天公不作美,第二天下雨了。于是,整整一个星期,“妈妈说话不算数!”这句话说了无数遍,到了下周末,我履行了诺言,这才翻篇。别看她们人小,但和她们说过的话,你就要做到,说话算话,从我们大人自身做起,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折射。而家庭教育又不像学校教育那么系统和规范,家长的行为有意无意中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的言行不一,无论我们对孩子如何说教,也难使孩子心服口服,甚至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人生采取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如果说循循善诱,晓之以理是家庭教育基本方法的话,那么身教更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每个家长都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抓住这一点,我又开始了我与女儿的另一番较量。我女儿吃饭是个难题,中午在幼儿园,十顿有八顿饭没吃完,问她原因,总有各种理由。于是晚饭就在我们大人的紧盯下艰难地用餐。可是,我家有个不大好的习惯,吃饭时总是会打开电视机。以前,电视机是我老爸包下的,一边吃饭一边看新闻。现在,电视机是我女儿的领域,一边吃饭一边“熊出没”。问题来了,看到精彩处,她眼睛一眨不眨,有时还要跳一跳、挥挥手,那个兴奋啊,就是一口饭没吃!于是我定下来规矩:吃饭时不能看电视,约定好了,说话算话。现在只要一到吃饭时间,不管是谁看,她都会主动关上电视机,当然有她喜欢的节目时,操作就有些困难,但只要我们来一句:你说话不算数了吧!她立马服从,因为她知道,只有自己说话算数,才能要求别人说话算数。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人们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为有直接联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折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的行为过程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首先是通过感觉,也就是直观表象来认识外界事物。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他们所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第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