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教育教学观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总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重要特征。教育应把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其实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元素,为了能发挥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在我的科学课上我尝试将生命教育与科学教材里面的课程内容相结合,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
(一)融入科学史教学
例如在学习黑洞理论时,有一个人是不可不提的,那就是黑洞理论理论的的缔造者——霍金。结合霍金的人生遭遇,给孩子们播放他艰难的生活视频,感受生命力量的伟大。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一次,没有草稿,没有排练,每个人都想拥有美丽的人生,但是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无法绕过的困难,如生活失意,学习失败,经济压力,生理缺陷,家庭变故。这些每一个困难都可以看作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了,在当前的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下,再加上孩子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是否能够承受这些打击。必须给他们一些榜样。认为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与霍金先生遭遇到的相比我们的困难根本不值一提,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要够坚强,一样可以活的很出色。在漫长的科学历史长河里,这样具有如此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不胜枚举如居里夫人、哥白尼、布鲁诺等等。
(二)融入动物的生命教学
所有的孩子在家里都是老大,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在学校在社会,他发现,吃饭时要排队的,捉弄别人是要被揍的,上课讲话是要被批评的,想当班委是要PK的,每个学习阶段还有考试的,并且如果考砸了还会很丢脸的,这种失落感,挫败感,这种心理落差,就很容易导致心理危机。在学习卵生动物时,教材安排的其中一个活动是解剖和观察鸡蛋。并且为了使得学生理解鸡蛋各结构的作用,我们会讨论观察小鸡的一步步发育变化直到出壳。当孩子们看到一个个稚嫩的生命从坚硬的外壳一点点艰难的移动,啄破蛋壳,直到探出脑袋,艰难的站立,看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唤起孩子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四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也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素材。
(三)融入天文知识教学
在讲到地球时,我会这样介绍。在茫茫宇宙中,我们的生活的星球,像一颗蔚蓝色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充满了生机,因为这里存在着生命。有关生命的命题,可能是被思索最多的,什么是生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纵观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挫折与磨难。因此,生命本身充满了焦虑,有生命就有焦虑。因为生命要面对未来,面对未知,面对无数个不确定和不可预见性。人类和这个地球上的生命比起来,实在是渺小到不能再渺小,人类生命的几十年与地球生命的的几亿年比起来须臾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而太阳系也只是银河系当中非常普通的一部分,还有成千上万颗类似地球的行星,而银河系又是我们已知星系当中的一个十分普通的星系,还有成千上万个星系,而宇宙到目前为止比较公认的理论的认为是无边无际的,生命的渺小生命的短暂,在此刻我们似乎想像,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就像沙漠中的一粒砂,一粒尘埃,渺小到不能在渺小的一粒分子。此时心大了,心境大了自然看的也开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生命就像一颗流星,划破天空,绽放光彩,但是迟早都要陨落。宇宙永恒,天地无限,与宇宙天地相比人的生命过程,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相比之下,同学打闹、老师批评、家长打骂、考场失意真的能够和我们的来之不易的稍纵即逝的宝贵生命相提并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