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灰椋鸟》第一课时说课稿
 
《灰椋鸟》第一课时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7-05-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伟斐

     《灰椋鸟》是苏教版语文十册的一篇散文,文章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文章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讲了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之时的景象以及归林之后作者的感想。其中第二段是文章的重点。纵观全文,语言生动传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本文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题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鸟护鸟情感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学习习惯还有待改进,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不太会用心倾听别人发言,出现重复别人发言和走神的情况,部分学生小动作多。其次是缺少知识序列性,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困生占班级比例大。经过一年的熏陶,现在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但阅读需要积淀,现阶段他们的感悟能力还较差,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还不够强,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程度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三、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本,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背诵三个自然段。

2、  结合文本语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  为使学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是: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第一课时

    一、  课件声像导入课堂

     上课伊始,出示:灰椋鸟的图片及知识简介根据学生的归纳,我作简单的介绍后,紧接着设下悬念:并不好看的灰椋鸟怎么会引起“我”的兴趣呢?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二、  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正音,对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重点加以指导,并理解相关的字词。在读顺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每一段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理清文本条理,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

    基于一、二自然段内容较为简单,于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通过读让学生知道灰椋鸟的样子:“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黑乎乎的”。从“水杉落叶”、“铺上”、“华贵的绒地毯”、“软绵绵的”等词语体会到林场里林深叶茂,这正是灰椋鸟栖息的好处所。这一段,让学生自己去读,侧重启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