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银霞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并感受樟树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法。2.初步体会文中关联词的表达效果,学习用关联词造句。

3.体会作者及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阅读中理解并感受樟树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以树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复习导入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它们与宋庆龄相伴多年,当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时,不肯,说————引读(出示)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外形特点

1.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舍不得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找一找描写樟树外形的句子(贴:外形)(自由读)

2.一个词写出了樟树外形特点,找出来。(贴:蓬蓬勃勃)

1)什么叫蓬蓬勃勃生命力很旺盛)

2这个词有什么特点?AABB的叠词

师:那用叠词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蓬蓬勃勃蓬勃)。读了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自由说)

(总结:使用叠词读起来更有节奏感,表达意思更深,感情更强烈)

3)一起把这个词语读好。(齐读蓬蓬勃勃)(点评:感情很到位)

师:你们就如一棵棵蓬蓬勃勃的樟树一样,真棒!

3.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味第四小节,哪些句子告诉我们,这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呀?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A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到了什么?

B是呀,它枝干粗壮有多粗?想象一下。(自由说)是呀,也许它粗壮的要几个人合抱才能把它围住。是什么让他如此粗壮啊?

C.再看,这里用了两个字。你能来伸一伸吗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从两个伸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数量多,有力)

D.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2人)(评价略)

粗是粗了,可我觉得枝干伸得还不够远。你读出了樟树枝干粗壮的特点。

 如果你能把伸向四面八方和伸得远远的表现得在强烈些就更好了。

师:读的真好,樟树的枝干是如此蓬蓬勃勃,还有哪里也是这样呢?

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出示樟树叶子的照片)

同学们,这就是樟树的叶子,能不能简单地描绘一下它们的样子?(2人)

适时评价:1.对,如此繁茂就是稠密。

          2.绿得闪闪发光就是发亮。(从亮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这些稠密的叶子闪闪发光,仿佛生命在跳动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2人)一起来感受生命跳动的魅力好吗?(齐读)

E.樟树的蓬蓬勃勃还体现在哪呢?(指名读)(出示)

师:这里用了一组关联词,无论——总是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樟树顽强的生命力,谁能读好这句话。(2人,点评略)

B,一年四季,樟树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请大家想象一下,和同桌交流,并用这样的句式来夸一夸这两棵樟树。(3人,点评略)

出示填空:樟树四季常青,无论——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多么顽强,多么鲜活的樟树!让我们再来赞一赞它们。(齐读整小节

过渡:读到这儿,你可知道,这是两棵(             )的树。(这还是两棵外形美丽的树,贴美丽)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

三、品读第五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内在品质

1.同学们,宋庆龄仅仅是因为樟树外形蓬蓬勃勃而喜欢它们的吗?让我们走进樟树,探索一下它的内在(贴内在)?(出示)请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五小节找一找答案

(一)特点1:香气持久

2.第五小节中的哪几句话是写它香气的呢,找到原句,读出来。(指名)

出示而樟树本身————仍然不变。

A. 这一句中的本身说明什么?原来它的异香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它的香还能永久保持。久到什么程度。

B. 就是说,当它枝叶枯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是的,当他了无生机的时候,它还能这样香,可以想象,当它生机盎然时,一定更是芳香四溢);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即使改变了外貌,也改变不了它芳香的内心)

C. 同学们,你们知道樟树可以做成哪些东西吗?(自由说)

出示:家具图一排(桌子图,箱子图,柜子图)。

工艺品图(工艺品,樟木条,樟脑球)

出示(即使——仍然),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点评略)

过渡:说得真好,这样就叫做香气永存(贴,香气永存),多么可贵啊!正因为有这个特质,所以樟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它被称为香樟)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香气永存的樟树!(齐读出示)

(二)特点2:驱虫

1这永存的香气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出示填空):驱

引读: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一年/十年)要是这木质永远存在呢?虫类就(永远怕它)。

小结:樟树不仅(香气持久),还能(驱,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换个词,一边读一边板贴:高贵)。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两句。

(三)对比

1.在这一小节中,作者除了写樟树,还写了石榴树谁来读一读关于石榴树的话?

既然是写樟树,为什么要又要写石榴树?(自由说)与樟树形成对比,突出樟树香气永存,驱赶虫子的特点)

过渡:这种写法就叫做对比。对比之下更能凸显事物的特点,且更有感染力。让我们对比着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种写法的好处。(男生读石榴树,女生读樟树)

小结:大家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使用对比这种手法。

2.学到这儿,你明白了吗?这是两棵(                     )的树?

3.难怪宋庆龄说“——”

四、人物建立联系,了解借物喻人

1.宋庆龄生故居的东西很多,可作者只写了两棵香樟树,就连瞻仰她故居的人们也总是爱樟树前留影呢?樟树和宋庆龄之间,到底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他们是否有相似之处呢让我们共同去揭晓。

2、看,这是宋庆龄的照片,你觉得她是一位怎样的女性?(优雅,美丽)(贴:身子优雅)

这样一位优雅的女性,关于她的故事可真不少,老师帮助大家搜集了一些,请大家读一读,并和同桌交流: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女性?为什么?她与樟树有什么相同之处?

3、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

1)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

2)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身正气)

3)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过渡:是的,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奶奶的化身。她——,就如——;她——,就如——。再看,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写(樟树),实际上是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就是赞美宋庆龄,这就叫(板书:借物喻人)。让我们也同样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

4、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因为它们外形——,还因为它们内在的——。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感受一下吧

五、课外拓展、深受感染

1、香樟树四季常绿、美丽芳香,象征着宋庆龄的伟大品格。为了继承和发展宋庆龄毕生关怀妇女儿童事业,中国福利会于1985年6月14日,设立了宋庆龄樟树奖,该奖项旨在团结和激励广大妇女儿童工作者以宋庆龄为榜样,积极投身于妇女儿童事业,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贡献。

2、这两棵樟树的作用如此之大,让我们永远记住 - -读题

六、布置作业:

通读全文后实践(选做):①人们为什么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请以《想去宋庆龄故居》为题写篇文章。

②游人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请以《樟树》为题写篇文章。

③面对宋庆龄故居,面对故居的两棵樟树,你又想说些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