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加强新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增进教师课堂文化交流,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12月9日,采菱小学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活动。
马晓越老师执教的《项链》这一堂课,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图文并茂的特点。马老师在这堂课上以她饱满的热情,亲切的教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引领学生去入情入境地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陈雪雅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再加上板贴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展示,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欲望。吴玲老师执教《风娃娃》,课堂扎扎实实,全身心的投入和精心的教学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以贴切、形象、优美的语言将学生极其自然地带进了课文,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顾震岳老师执教《狐假虎威》。课堂中,顾老师利用精心设计的表演,由小组来参与演出。演出对文本的理解,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袁曼丽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是一篇没有拼音的课文,袁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新的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紧抓住这一特征,复习汇报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老师的教学语言精练,语调贴近学生,和学生的互动非常自然,点评及时到位。桂敬芽老师执教的《狐狸分奶酪》教学环节设计清晰。通过图片导入,激起学生兴趣,一块诱人的奶酪将学生的思绪拉入课堂,引出课题。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处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周颖老师执教的小古文《司马光》一课,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文意,讲述故事。钟鹃老师执教《读不完的大书》,整节课紧紧围绕一个“书”字展开教学,由采访学生喜欢的书自然过渡到大自然这本书。同时,将旧知“读书三到”与阅读大自然这本书的方法紧密结合,带领学生从不断的寻找,沉思与遐想中感受着自然界中姿态各异的动物们。丁金娇老师执教《西门豹治邺》,课时目标清晰,板块明确又和谐勾连。首先,巧用词串与句子,搭建故事前因后果的桥梁。接着,紧扣“四问四答”和西门豹的言行,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理清文脉。难能可贵的是,以抓情节、立标题的方式,教授学生概述策略,扎扎实实将本单元语文要素落地、生根。最后,聚焦“调查情况”这一情节,与学生共读共品,并顺势为下一课时埋下趣味伏笔。汪老师执教的《牛和鹅》这堂课从整体感知、学习批注、迁移运用批注三方面,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整堂课的训练中,将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贯穿其中,使学生的批注能力得到了发展。贺如玉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有教法。以“月夜刺猹”这件稀奇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按照圈划感悟、想象画面、用情朗读三个步骤,品读闰土的人物形象。其中,尤其关注想象画面的方法指导,教学有亮点。不仅如此,贺老师的课堂还十分注重课外拓展,补充三十年后“我”与闰土相见时的情景,探究了闰土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带领学生体会鲁迅犀利的文笔。
本次新教师汇报课在教研组内经过充分研讨,为新教师提供了打磨教学功底、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也促使全校老师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中有了新的收获与提高,以真正达到以教促研的真正目的。相信新教师们能够不断进步,为采小的未来贡献力量!
(撰稿:毕康飞、金贝贝;摄影:张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