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信心,12月24日,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举行了2020年小学语文三年级整班朗读比赛,我校三(6)班代表学校参加了此次比赛。通过比赛,学生感受到了更多语文朗读的乐趣,语言品质得以发展。
一、整体概况
全区42所学校均能按照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相关要求,对比去年的比赛情况、认真准备,积极参与。12月31日,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评委对比赛视频进行了认真评审,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在高手林立的中心城区,比赛异常激烈、水平不分伯仲,我校三(6)班获得了区二等奖,对于流动儿童百分之百的班级来说,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非一日之功。向三(6)班表示祝贺;向周小萍校长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二、亮点回顾
1.整班朗读,诵出精彩。各个学校对此次比赛都高度重视,很多学校从期初就开始着手准备,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整体看来,全区小学语文的朗读水平较去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城乡之间、片与片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很多学校还精心选择比赛录制当天的朗读场地:有的学校将教室座位做了创意安排;个别学校利用录播室、图书馆等以舞台展现的形式呈现,视觉上极具美感。比赛过程中,学生服装统一、坐姿规范、训练有素。整班朗读中,绝大部分学校都能注重理解与朗读的统一,语音、语调自然和谐,声情并茂,具有画面感。部分学校的学生还能运用适切的角色转换等朗读技巧体现出扎实的朗读基本功。可以说,通过比赛,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朗读能力与语言素养有了较大的提升。
2.个体朗读,亮点纷呈。从学生在个体朗读环节中的整体表现来看,学生个人朗读时大都能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语言顺畅,能根据文章的情感基调,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能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情感的自然流露,达到以情带声。从学生个体朗读环节表现出来的语言表现能力,不难看出各校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有的学校综合了校内优秀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分层指导、逐步提高;有的学校组织专题教研活动,注重阅读教学与朗读指导的融润;部分学校还组织了教师的朗读培训,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的气息调整合发声技巧,通过多种活动、多样化的比赛让这种朗读的习惯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在学生之中潜移默化,这些都彰显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三、问题聚焦
在整班朗读及个体朗读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引起我们的关注思考:
1.校际不平衡需关注。本次比赛是三年级现场视频录制比赛,朗读篇目随机抽取。老师们都能精准地落实朗读目标和朗读要求,但是一小部分班级的朗读还需要提高。各教研协作片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有些学校的班级和班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校内加强交流,校际之间共享经验,以实现全区小学语文朗读水平的提高。
2.朗读流畅有待提升。评价标准还提出:“能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理解。”在比赛过程中,个别班级整班朗读时过于拖沓,语音语调无起伏,节奏不明显;在个体朗读时,部分学生没有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过分夸张,刻意处理停顿、音高变化,破坏了句子所呈现的画面感,破坏了语言整体的美感。
3.朗读表现有待加强。有些班级学生在整班朗读时表情不投入,语气缺乏变化,没有读出文章情境的变化、情景的推进。学生需要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区分不同的场景,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节奏、语气、表情等充分展示。
四、改进建议
1.学习内化,提升素养。 学生朗读能力全面提升的背后是教师素养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通过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明确课程标准对各个年段学生的朗读提出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加强自身学习,通过网络研修、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参与朗读培训,并且课前能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精彩示范,让学生长期浸润在美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2.兴趣激发,习惯培养。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表扬激励手段,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不管是课内文章的朗读,还是课外美文的朗读,在初读时都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注意力高度集中,督促学生努力做到不错、漏、添、改字。平时不管是自我练读,还是读给别人听,要求学生时时做到自然大方、情绪饱满。另外,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发现与指出个体学生朗读时的不良习惯,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
3.活动延伸,赋能涵养。让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和成长体验,教师需要为学生适度拓展,这“适度”源于校情,源于本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教师结合教材,进行适度地拓展延伸,还要鼓励学生读课外书的时候“大声读出来”,内化语言的同时学会丰富表达。同时,通过组织TED演讲、校内朗读者展示、小小播音员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平台,涵养学生的朗读品质。
本次小学三年级语文朗读比赛,既是对我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一次反馈,更是对我校小学语文朗读素养的一次检测和促进。我们期待通过朗读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语感、激发情趣、提升素养。通过语言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