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培养——小学德育的基石
作者: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 江依婷
摘要:品格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德育中要重视学生品格的优化。实践证明,品格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良好品格的形成,能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把品格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石,并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德育;品格;实践;
活动;教育
马卡连柯说:“没有德育的教育是在向社会输送次品。”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既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任务,也肩负着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重任。而品格教育影响儿童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品格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抓手,对提升德育的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充分关爱学生,彰显教师品格魅力
众所周知,教师的品格与人格力量
具有强化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在品格教育中应该把教师的品格放在首位。让老师在德育中掌握品格为先的理念,并且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品格,彰显为人师表的作用,成就一个有品格的教师。
例如,早晨进校时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要及时还之以礼;领导为学生颁奖时,老师要真诚地鼓掌;大课间的课间操,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跑步、一起做操;老师在上课前,先照一照镜子,整理好衣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微笑去感染学生;班主任通过信息平台与家长真诚沟通。每个任课老师在学生的家庭作业本上写好对孩子的评价;校领导在家长会上平易近人的讲话等,这都是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关爱学生、陶冶学生,彰显了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品格教育“润物细无声”。
二、结合学科教学,培养独立思考品格
品格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贯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格。例如,在开展“小猪分糖果”这个数学游戏中,让学生深刻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区别。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例如,在开展“看谁分得快”这个游戏中,能让学生在紧张的竞赛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也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养成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品格。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品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品格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由此可见,品格对人的终身发展的意义。这就需要在德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品格教育。我们知道,小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倍受关爱,缺乏集体意识。因此,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从而养成善于协作的品格。例如,在教学足球运动时,有很多竞赛名称,如“遛猴”“带球过杆”等, 其中“遛猴”的规则是让学生们围成一圈,让一学生做“猴”,与围成圈的学生来回传球,这个“猴”负责抢球,如果球被抢成功,就让最后一个触球的人来做“猴”,以此类推循环往复。在这样的活动中,需要每个学生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合,这不仅是对每个人运动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每个队员协作精神的考量。由此可见,协作品格的养成既关系到今天的学习与生活,而且对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激活内心体验,感受品格教育价值
德育的过程中能让人产生内心的体验,而品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知识、情感、认知等活动基础上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品格的过程中要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中设置相关的情景,引导他们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品格有:诚实、守信、勇敢、明辨、尊重、怜爱、勤劳、文明、礼貌等。教师不妨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照顾孤寡老人;利用特定日期开展垃圾分类、包护环境的义务活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全社会都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品格的价值。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利用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
五、参与实践活动,强化品格教育效果
品格的养成需要付诸实践的过程,才能达到强化品格教育的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与动脑习惯。同时,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如让小学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碗、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等,从而感受父母的辛劳,养成体贴的品格。学校应该利用大型节假日开展强化德育活动,如利用国庆节、元旦等庆祝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品格;利用清明节扫墓活动培养小学生懂得感恩、知道珍惜的品格,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期待的,也是进行品格教育强化的机会。因此,学校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开展品格教育。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德育,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使品格教育得到有效的强化。
实践证明,只有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才能让小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养成高尚的品格,才能实现从道德认知到品格提升的巨大转变,从而让品格的培养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生贤. 县级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思考 [J]. 教育革新,2019(02)
【2】韩庆.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意志品质培养[J]. 华夏教师,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