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文件资料>>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21-09-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鸣凤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吴鸣凤  陈春明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申报日期     2021年3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填报说明

 

 

1.“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2.《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3.《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或复印,一式二份,左侧装订成册。

 

注:《课题指南》“选题与领域”分类

1.依法治教研究;2.教育综合改革研究;3.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研究;3.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研究;5.课程与教学研究;6.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7.学校发展研究;8.教师发展研究;9.学生发展研究;10.民办教育研究;11.开放教育研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姓  名(1)

吴鸣凤

性  别

民 族

出生

年月

1987年 1 月

行政职务

课程中心副主任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小学一级

研究专长

小学数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手机(必填)

13584530716

 

E-mail(必填)

 

119452543@{域名已经过期}

姓  名

(2)

陈春明

性  别

民 族

出生

年月

1978年 2 月

行政职务

服务中心副主任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小学高级

研究专长

小学数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手机(必填)

 

13861175850

E-mail(必填)

 

1033154446@{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徐亚艳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中小学高级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周德芳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中小学高级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童圣萍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中小学二级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邓晗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中小学二级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乔乔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戴晶晶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中小学二级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闵洁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中小学二级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费玉磊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贺勇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中小学一级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李亚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中小学一级

小学数学

行动研究

课题主持人“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名称

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任务分工

完成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研究

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2016.5

主持人

完成(区成果一等奖)

《“活教育”思想引领下的“灵动课堂”实践研究》

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2018.11

成员

研究中

独 立 或 以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限填10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或出版时间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策略》

《读与写》

2018

《谈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构建的点睛之策》

《考试周刊》

2019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渗透方法

《考试周刊》

2018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希沃易+】希沃易+” 是希沃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品牌体系。已经推出的希沃易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是教学备授课一体化、丰富的互动课堂与教学质量分析相融合,设备动态监控和课堂实时查看相结合,智慧校园文化相融入的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希沃易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建立在局域网与互联网基础上,以交互智能平板、智能终端、教师移动授课终端及校园中心控制台作为主要硬件载体,通过希沃自主研发的应用系统及工具实现整个校园在互动教学、微课制作、资源共享、信息发布、校园广播、设备管理等应用领域的信息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把课堂看成为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它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多样
性等特征。在生态课堂这个大家族中,住着各式各样的生态因子。可以分为生态主体和生态客体,教师和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主体的角色,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因子扮演着客体的角色,各生态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生态课堂稳定发展。生态课堂强调的是一个应然状态,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一个由多种生态因子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最终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多人互动和和谐共处,促进各种生态因素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以追求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教育使命来讲。以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目标。首先学生通过生态课堂的教育,获得适应社会必备的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技能;其次会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社会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懂得体会数学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信心,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业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生态因子 之间的关系来讲。师生关系是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和谐关系。课堂以学生、经验和活动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也是-个开放的系统。它主张教师应积极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吸收开放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体验,让学生免于压抑的传统教室,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
    具体来讲,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倡导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师生与生生之间和谐共处、开放的教学理念下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完美结合、教师多样化的教学、学生趣味性的学习:完整的评价系统等。总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一个坚持系统整体性、动态开放性、丰富多样性、和谐共生性的原则基础上,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充满爱的课堂。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外研究动态与成果

二十世纪初期,生态学已经发展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生态学概念才开始同教育领域结合在一起,美国教育学者Waller,W.在其《教学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到"ecology of cassroom (课堂生态学)”的概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更多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教育生态学的研究,一时间教育生态学成为当下热门的研究课题。二十世纪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Cremin,LA.在其《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对“ecology of education" (教育生态学)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并用一章节内容进行论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随着宏观教育和微观课堂研究,教育生态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德国教育学者将生态学和教育学概念相结合,特别是生态学与数学相结合。Erich Witman结合国内外专家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学生的生态课堂教育理念,构建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概念。他认为,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以生命发展与和谐的课堂。他认为数学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的一部分,教师、学生和教室内的非生物环境构成了教学生态课堂,教师是数学课堂的主导因子、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因子,而教室内的非生物环境是数学课堂的环境因子。国外有关生态课堂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第一,针对生态课堂的内涵展开研究。Doyle,W ,&Ponder,G给生态课堂提出了生态课堂的具体概念,即生态课堂指的是对教学环境产生作用的过程和事件形成的系统。美国教育学家Eugene P.Odum指出联系和依存关系是生态课堂的核心内容。从这点来看,生态课堂指的是核心内容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课堂。
    第二,针对生态课堂形成原因展开研究。如Wallker, Wolery, Algozzine 主要研究教师因素,Domico, Watson 主要研究学生因素,而Rees从课堂环境作为研究切入点。
    第三,针对生态课堂的对象群体展开研究。根据生态课堂的对象群体不同,分为幼儿课堂、中小学课堂、老年课堂和特殊教育课堂等。

2.国内研究动态与成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生态学》书籍,该书是由吴鼎福先生撰写。在本书中对教育生态学进行了更全面的介绍。虽然没有提出如何构建课堂生态学,但这对课堂生态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2000年,范国春出版了《教育生态学》一书,在书中明确提及了课堂生态环境,如教室的布置以及班级的规模等。考虑学生的课程理论、方法、评价和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范国春2011年在《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一书中介绍了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分析了中国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系统地分析了学校系统生态学、学校组织生态学、学校文化生态学、课堂生态学等。具体而生动地反映影响学校制度发展的生态问题。李森在2011年出版的《课堂生态论》一书中,对课堂生态的基本原理、理论构建及实践进行了有益探索。孙芙蓉所著的《课堂生态研究》运用生态学理论尤其是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立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课堂生态研究。2005年开始,有关生态课堂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研究越来越多,且研究越来越深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国内也逐渐兴起了从微观领域开展研究的热潮,中国研究人员有关生态课堂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第一,针对生态课堂内涵展开研究。闫蒙钢等研究人员指出,生态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微观生态系统,由教师、学生、课堂自然环境以及课堂非自然环境四种要素组成,具有平衡性、开放性和序列性的特征。王其华指出,生态课堂是绿色课堂,其使命在于回归自然和生命、是对挚爱和真情的赞美,能够激发学生的天赋和灵性。
    第二,针对生态课堂的基本特点展开研究。大部分研究的理论切入点是生态学理论。陈卓认为,生态课堂具有整体性、适应性、自然性、平衡性和适度性五个基本特征。陈惠芳指出,生态课堂具有低碳性、自主性、合作式、多层次、和谐性和高品质等六项基本特征。。
    第三,针对生态课堂构成要素展开研究。杜亚丽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构成生态课堂的主体因素:制度文化、心理、人际关系等精神环境因素和物理环境因素是构成生态课堂的客体因素。崔国明指出,“ 构成生态课堂的三个重要因素是:状态、动态和心态。

第四,针对生态课堂构建展开研究。研究人员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课堂构建和学科生态课堂构建两个层面阐释了生态课堂的构建价值。建设一般意义上的生态课堂主要从整合课程资源、转变师生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及优化课堂环境四个方面。潘小明指出,数学生态课堂生成的路径是:激活数学课堂生态因子,唤醒数学课堂生态;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从数学课堂生态因素中寻找平衡:关注有关数学本质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生态环境。
    第五,针对生态课堂评价展开研究。刘贵华认为,生态课堂评价包括结果确认、工具选择、目标确定、学习活动分工、共同体以及规则制定六个一级指标, 这是生态课堂质量评价的基准:另外, 系统内学习质量的评价,尤其关注发展性和多样性。

3.研究价值

第一,生态课堂的提出对学校来讲,符合当今社会教育生态化的趋势。为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校园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和实施途径。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生态课堂的实施对数学课堂来讲,改变杂乱的课堂环境、枯燥乏味的教授方法。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的魅力。对于追求自由民主、积极互动、动态平衡的小学数学课堂提供有效途径。
    第三,生态课堂的推行对小学生来讲,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生态课堂的理念是关注的全面发展。生态教育不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发展。真正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四,生态课堂的推广对教师来讲,能够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同时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水平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教师不断自我进步、自我完善和自我鞭策的原始动力,有利于增强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基于“希沃易+”探索出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课堂互动,注重知识构建与创生,打造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的发展的课堂。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体验、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对“希沃易+”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基本含义、基本理念及其重要价值的文献研究。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基于“希沃易+”构建“生态课堂”的目标和内容的研究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希沃易+”构建“生态课堂”的具体策略的研究。

1)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教师借助“希沃易+”优化课堂环境,营造学习氛围,细化备课内容,创设教学环境。

2)教学过程阶段的策略。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生态课堂理念。教师多样化的教学引发情感共鸣,学生趣味化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

3)教学评价阶段的策略。借助“希沃易+”使评价主体多元化,提升评价参与度;评价内容全面化,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增强评价有效性。

4.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希沃易+”、 “生态课堂”方面的书籍文献,从中筛选有用信息,并做好整理和记录,以提高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

2.调查研究。通过对现行课堂生态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炼我校数学课堂中推进“生态课堂”之有效的方法,为有效推进“生态课堂”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点。

3.行动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倡导实验教师坚持写教育随笔。通过教中研、研中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探索出借助“希沃易+”让“生态”走进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4.案例研究。通过对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的评议、交流、研讨,探求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有效途径,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形成成果。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3个阶段展开。

 1.可行性论证阶段(2021年4月——6月):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核心概念,阐释和完善核心概念的界定,形成以“课堂实践”开展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策略。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完成“生态课堂实践研究”的开题论证。组织专题交流会、研讨会,在统一对课题认识的基础上,以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为中心,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定的研究氛围。

2.课题研究全面实施阶段(2021年7月——20246):采取个案和核心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召开专题报告会,由各学科组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形成学科三级联动方案,并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研究达成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可操作流程的富有开放、动态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范式。通过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案例分析与综合,谋求师生共同发展的途径和功效,在动态推进中基本达成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主体框架和观点。

3.总结并完成结题工作(20247月——202412):全面回顾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完善生态课堂的实践理论,完善生态课堂教学范式;呈现课题结题报告。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新课程下标准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心中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就是充满师生共同活力和生命力的灵动生趣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个新颖的角度区重新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课堂的构建,教师充分利用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充分结合丰富的生活现象,紧抓生活的数学教学实例,深度探索教材中教育因素的创新点,把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应用创新意识,建模思想等充分结合起来,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

2我们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上,应当要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让教室的内外相互融合,使教室成为灵性成长的空间,师生共同成长空间,每个学生的精彩空间。并且,我们还要改变教师的传统
方式:变老师为导师,生生为师共存的状态;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变关注学习知识为关注学生的成长;转变备课教案的设计思路:变以课本知识为本的教案设计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案设计;转变课程观念:变唯一固定的课程为多元的开放生成的课程。在小学生数学生态课堂的实施模式研究中我们应该要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重教学中的动手操作,重教学中的自主探究, 重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将研究所得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改善目前落后的陈旧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我们对小学阶段数学生态课堂的认识产生转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中,在每个话语中,教学的行为和细节,在师生个性的基础上去实现经验和感知,探索和创造,交流和融合。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建立数学生态课堂并非件容易的事情。 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断努力,教育才是是无止境的,才是生生不息的,才是可持续的和谐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使我们的生活焕发新生。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阶段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16

吴鸣凤

教师相关论文

论文集

2024年12月

课题组成员

学生荣誉汇总

荣誉证书

2024年12月

课题组成员

学生创作作品集、成长记录袋

作品集

2024年12月

课题组成员

相关课例,教育活动案例

文本视频

2024年12月

课题组成员

最终成果(限3项)

课题研究报告

论文

2024年12月

陈春明

研究论文、专题总结

文集

2024年12月

课题组成员

学生创作作品集、成长记录袋

作品集

2024年12月

课题组成员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研究团队。本课题主持人吴鸣凤,中小学一级教师,武进区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学术业务精湛,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曽做为核心成员参与市级备案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问题行为矫治的研究》,于2013年12月顺利结题。随后在2016年主持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研究》于2018年12月顺利结题,并获得武进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另一主持人陈春明,中小学高级教师,武进区学科带头人,在教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数次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曽与吴鸣凤同时主持区级课题。核心成员都具有厚实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课题组成员都能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具有丰富研究经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2.研究基础。我校希沃设备覆盖率100%,各学科使用率接近90%,学校数字化装备在全区属于领先水平。得天独厚的硬件设施为我校开展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提供了保障。同时,我校青年教师善于学习与钻研,在历届数字优课、信息化能手等方面均能名列前茅。对于“希沃易+”相关软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部分研究成果。

3.研究保障。学校将对本课题研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评选优秀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对研究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研究时间和方式上,将与教学工作调研、各学科组织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等相结合,并组织开展一些专项培训、现场观察、专题研讨等活动;校园网资源丰富,信息畅通,特别开设教科研专栏,也将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良好的研究资源和交流平台。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公   章

年   月   日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