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资料>>新秀露锋芒,桃李竞芬芳 ——采菱小学2021年数学新教师汇报课活动
 
新秀露锋芒,桃李竞芬芳 ——采菱小学2021年数学新教师汇报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戴晶晶

581cef9342b1f45c121923fdb6102d2.png

新秀露锋芒,桃李竞芬芳

——采菱小学2021年数学新教师汇报课活动

青年教师蓬勃向上、勇于进取,是学校发展教学的新生力量。为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执教水平,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211217日,采菱小学开展了数学汇报课活动。

汇报展示中,各位青年教师教态自然,语言生动,课堂设计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展示了较好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课堂设计驾驭能力。

费玉磊老师执教了《认识图形》一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积木引入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画出相应的图形,初步感知作为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共同特点以及各种图形自身的特点。突出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一认,画一画,围一围,从整体上感知平面图形的共同特点,体会从体到面的关系。

赵悦婷老师执教了《九加几》一课。本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视角切入并贯穿全程,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摆圆片的活动来研究9+4等于多少。教师在组织交流成果的过程中,充分认可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利用希沃平板的拖动功能展示学生摆圆片的过程,使“凑十法”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具象化。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戴晶晶老师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和起点。戴老师带领学生灵活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余数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教学效果良好。

汤云骥老师执教了《认识几分之一》一课。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汤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认识几分之一。

张雨欣老师执教了《平移和旋转》一课。张老师从学生经历过得游乐园入手,让学生用手比划六个游乐设施都是怎么运动的并进行分组。通过对分组的质疑,引导学生发现游乐设施运动方式的共同点引出平移和旋转。积极开拓学生视野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再通过动手试一试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通过游戏、习题的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并有意识的提出学生的错误答案,纠正学生在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上的误区。

陈可泓老师执教了《可能性》一课。陈老师先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摸球游戏,引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接着通过摸牌游戏,在学生自主的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明确事件发生可能性与其数量多少有关。学生通过操作初步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感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发展随机意识,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课后,指导老师们及听课教师就这6节课进行了交流研讨,肯定优点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全体数学教师从听课中得到进步,从反思中得到提升,从研讨中得到启发,从点评中开阔了视野,收获了成长。

此次数学汇报课活动对于青年教师们来说既是对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验,更是促进教学能力提高的一次激励。它是摇篮,推动着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它是契机,推动一线教师教学教改;它是平台,一个个新秀教师们脱颖而出;它是动力,把我校数学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峰!

采菱小学市级备案课题之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名称

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二(2)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戴晶晶

研究主题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例1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先要求学生把每次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有时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接着,以“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为例,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例2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发现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从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中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等活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理解并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写出相应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感受除法含义的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发展比较、分析和初步的综合、抽象等能力;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的经验。

3、使学生体验有余数除法产生于现实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形成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策略

1、探究策略

2、讨论法

3、小组研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老师给大家带了什么礼物?铅笔。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学生齐数,一共是10支。10支铅笔平均分给小朋友,你想给每人分几支?

预设:每人2支、每人3支、每人4支······

2.提问: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个人?有剩余吗?

预设:分给5个人,没有剩余。

二、操作分类,体会平均分有剩余

那如果每人分3支、4支、5支呢?拿出10根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说一说,并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一:分一分

活动要求:

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

2.填一填:将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3.说一说:每人分    支,分给    人,还剩    支。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2

5


5

2


3

3

1

4

2

2


学生活动后,全班汇报,教师填写表格。       

3.引导:小朋友分的真清楚。那把这四种情况分一分类,你打算怎么分?为什么?

预设:每人分2支、5支时,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每人分3支、4支时,铅笔还有剩余。板书

4.提问:这两种分法都是把铅笔平均分给小朋友的,这两种分完还有剩余,还是平均分吗?

指出:虽然有的分法有剩余,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5.明确:表格里的四种情况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正好分完,一类是还有剩余,它们都是——平均分。板书

三、尝试解释,书写有余数的除法

1.谈话:看到平均分,我们就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揭示部分课题:除法)先来看正好分完的情况。你能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第一种情况:10÷2=5(人),这里的10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明确:有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5人。

第四种情况:10÷5=2(人)。

2.提问:正好分完的情况会用算式表示了,那每人分3支的情况怎样用算式表示呢?也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请小朋友们独立尝试,写在学习单上。

 先出示2个错误答案:

9÷3=3(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写?其他人同意吗?) 

10÷3=3(问:对吗?错,因为剩余的1支没写)

3.引导:剩下的1支到底写在哪里?怎么写呢?

放手再次试写除法,出示有创意的写法。

4.交流:用各种方法表示了剩余的支数,都很有创意。你更欣赏谁的写法,为什么?(方便)小朋友真有数学的眼光!

5.介绍正确的写法:数学上就是这样来表示的,在商的后面用6个小圆点来表示剩余情况,板书10÷3=3(人)……1(支)。请小朋友修正一下自己的写法。

6.提问:这个算式中,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表示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指2-3名回答。

7.明确:这个剩下的1支不够再分了我们就把他称为余数。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多了一个余数。那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揭示全部课题:有余数除法)

这个算式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1,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再自由读。

8.启发:你能说说这里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吗?添上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再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9.追问:每人分4支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你能像刚才那样写出除法算式吗?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商”和“余数”2分别什么意思

10.小结: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呢?平均分后有剩余。余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剩余的部分。像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四、猜想说理,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1.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四人也遇到了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瞧!出示情境并提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继续来探索一下。

2.提问:出示正方形,4根小棒摆出了一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出了两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活动二:想一想

活动要求:

1.写一写:填写除法算式。

2.填一填: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作业展评。纠错。

3.观察一下:16根摆4个正方形时提问:为什么不等于摆3个正方形余下4根?(余下4根又可以摆1个正方形)那如果接着用17根摆,可以等于摆3个正方形余下5根吗?为什么不可以余5根?

追问:你觉得余下的数不可能满几根?为什么?

4.引导:比比每道算式里的余数和除数,除数是4,余数只会出现哪些数?

余数为什么一定小于4呢?

指出:从刚才的操作和比较中可以看出,除数是4,如果余下的数又满4根,那就没有分完,要继续平均分。所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5.小结:回顾分铅笔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回顾摆正方形的过程,又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题1

2.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结合研究主题进行评析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和起点。戴老师带领学生灵活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余数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教学效果良好。老师利用希沃的课堂活动功能,设计了互动题型,让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