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资料>>马小集团第四届“南田杯”(数学组)第二轮比赛在采小举行
 
马小集团第四届“南田杯”(数学组)第二轮比赛在采小举行
发布时间:2021-12-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乔乔

马小集团第四届“南田杯”(数学组)第二轮比赛在采小举行

图片5.png

马小教育集团第四届“南田杯”教学月活动第一轮比赛现已顺利结束,根据本次活动方案,马小王婷老师,城小潘婧、景丽梦老师,采小闵洁、乔乔老师,在第一轮中脱颖而出,进入到第二轮课堂教学展示的评比中。本次课堂教学比赛于12月7日上午在采菱小学观摩教室一、二同时举行。

本次比赛的课题于12月6日下午一点公布,低段的课题为二下《有余数的除法》,高段的课题为四下《图形的平移》。五位参赛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备教案到做课件;从制作黑板贴到设计作业单;从背教案到呈现课堂教学,既展现了优秀的个人素养,同时也体现了团队高度的凝聚力。

低段第一节由城东景丽梦老师执教,景老师虽为青年教师,但有改编教材的勇气和创新的思想,上出了自己对本节课独到的见解。第二节由城东潘婧老师执教,潘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刻的解读,组织学生在多次动手操作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本质含义,充分展现了低年级数学课的特色。第三节由采小乔乔老师执教,乔老师充分利用希沃白板五的实操性,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分一分的过程,丰富对“平均分”的理解,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产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

高段第一节由采小闵洁老师执教,闵老师通过“点”、“线”、“面”的层层推进,结合希沃课件的图形的平移,将例题图以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探究,得出了图形平移的“诀窍”——找准对应点。第二节由马小王婷老师执教,王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我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总结中充分感受图形的平移。

通过本次“南田杯”教学月的活动,不仅加强了马小集团各校老师课堂教学的交流,同时也为参与活动的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希望他们以后可以站到更高更远的舞台,展现自己的风采。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基于“希沃易+”,展示生态课堂

学科

数学

授课班级

1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乔乔

研究主题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学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逐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初步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2、过程与方法: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互动

1.谈话: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老师给大家带了什么礼物?铅笔。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学生齐数,一共是10支。10支铅笔平均分给小朋友,你想给每人分几支?

预设:每人2支、每人3支、每人4支······

2.提问: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个人?有剩余吗?

预设:分给5个人,没有剩余。

 

二、操作分类,体会平均分有剩余

那如果每人分3支、4支、5支呢?拿出10根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说一说,并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一:分一分

活动要求:

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

2.填一填:将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3.说一说:每人分    支,分给    人,还剩    支。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2

5


5

2


3

3

1

4

2

2

 

 

 

 

 

 

学生活动后,全班汇报,教师填写表格。       

3.引导:小朋友分的真清楚。那把这四种情况分一分类,你打算怎么分?为什么?

预设:每人分2支、5支时,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每人分3支、4支时,铅笔还有剩余。板书

4.提问:这两种分法都是把铅笔平均分给小朋友的,这两种分完还有剩余,还是平均分吗?

指出:虽然有的分法有剩余,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5.明确:表格里的四种情况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正好分完,一类是还有剩余,它们都是——平均分。板书

 

三、尝试解释,书写有余数的除法

1.谈话:看到平均分,我们就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揭示部分课题:除法)先来看正好分完的情况。你能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第一种情况:10÷2=5(人),这里的10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明确:有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5人。

第四种情况:10÷5=2(人)。

 

2.提问:正好分完的情况会用算式表示了,那每人分3支的情况怎样用算式表示呢?也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请小朋友们独立尝试,写在学习单上。

 先出示2个错误答案:

9÷3=3(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写?其他人同意吗?) 

10÷3=3(问:对吗?错,因为剩余的1支没写)

3.引导:剩下的1支到底写在哪里?怎么写呢?

放手再次试写除法,出示有创意的写法。

4.交流:用各种方法表示了剩余的支数,都很有创意。你更欣赏谁的写法,为什么?(方便)小朋友真有数学的眼光!

5.介绍正确的写法:数学上就是这样来表示的,在商的后面用6个小圆点来表示剩余情况,板书10÷3=3(人)……1(支)。请小朋友修正一下自己的写法。

6.提问:这个算式中,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表示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指2-3名回答。

7.明确:这个剩下的1支不够再分了我们就把他称为余数。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多了一个余数。那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揭示全部课题:有余数除法)

这个算式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1,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再自由读。

8.启发:你能说说这里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吗?添上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再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9.追问:每人分4支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你能像刚才那样写出除法算式吗?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商”和“余数”2分别什么意思

10.小结: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呢?平均分后有剩余。余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剩余的部分。像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四、猜想说理,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1.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四人也遇到了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瞧!出示情境并提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继续来探索一下。

2.提问:出示正方形,4根小棒摆出了一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出了两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活动二:想一想

活动要求:

1.写一写:填写除法算式。

2.填一填: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作业展评。纠错。

 

3.观察一下:16根摆4个正方形时提问:为什么不等于摆3个正方形余下4根?(余下4根又可以摆1个正方形)那如果接着用17根摆,可以等于摆3个正方形余下5根吗?为什么不可以余5根?

追问:你觉得余下的数不可能满几根?为什么?

4.引导:比比每道算式里的余数和除数,除数是4,余数只会出现哪些数?

余数为什么一定小于4呢?

指出:从刚才的操作和比较中可以看出,除数是4,如果余下的数又满4根,那就没有分完,要继续平均分。所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5.小结:回顾分铅笔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回顾摆正方形的过程,又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题1

2.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评析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乘下些不够再继续分。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