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资料>>关于课题相关文献学习心得(吴鸣凤)
 
关于课题相关文献学习心得(吴鸣凤)
发布时间:2021-08-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鸣凤


关于课题相关文献学习心得

吴鸣凤

    关于本课题,我目前处于文献学习阶段,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知网搜索相关论文线上学习。文献学习的类型分为两个关键词:1、希沃易系列软件;2、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目前学习的文章举例如下:

一、《“希沃”系列软件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本文是一篇非常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文章,作者从四个方面举例希沃系列软件强大的交互功能和音频、视频的展示功能,阐述了如何促进了数字化课堂和生命课堂的构建,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一板块:融合蒙层功能,激发学生兴趣。第二板块:融合思维导图,快速吸收知识。第三板块:融合课堂活动,提高参与程度。第四板块:融合希沃系列,促进便捷互动。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联想:

1、关于激发学生兴趣方面,除了文中提到的蒙层,我们还可以利用克隆、旋转、平移、视频剪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类运用在空间与几何方面的运用尤其突出。

2、关于思维导图,让我联想到了上学期童圣萍老师在参加区信息化能手比赛过程中,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则。其实它还可以适用于单元复习时的知识点归纳整理。由于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及其关系更加直观清楚地呈现,且功能操作简便,也易于学生操作,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关于融合课堂活动,不得不说希沃互动课堂中的系列游戏功能是其他智能平台所不具备的一大特色。希沃软件的“课堂活动”包括知识配对、选词填空、超级分类、趣味分类和分组竞争等多种形式。数学课堂除了新授环节,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巩固。相比于传统课堂的练习模式,互动竞争式的练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和挑战,在六月份本人执教常州市丁志根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中,就运用了希沃智课堂的互动功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关于融合希沃系列,希沃授课助手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平时我们的数学课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反馈和实时学习情况无法做到点和面的兼顾。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可以实时上传学生的学习单情况和小组活动实时情况,学生不用再上黑板板演,也不需要一个个拿着作业或者成果上黑板来展示,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同步的功能,随时上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课堂的参与度更广,学生的学习更为高效。

二、《构建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王

     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在人类的生活中,学习是一个贯穿人类生命的长久活动。但如果在生活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动力,那么学习活动往往无法进行持久,在教学中也可以参考这一概念,想让学生持续化的学习,那么需要为学生营造学习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教学方法来让学生的情感生活得到愉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数学中感受到情感体验。当教学与学生的情感相挂钩后,学生将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生态课堂教学方法,焕发小学数学课或课堂活力的策略以及当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生态课堂构建方法:

1. 改变观念

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可以通过培训、专题会议和学习理念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涵养,提高教师对生态课堂理念的认识。

2. 转变教案的设计思路

教案设计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传统的教案设计基本依据课本从头讲到尾,贯穿始终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参与的练习较少。生态课堂强调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学习,决不能把学生排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同时了解学情,认知备课,设计学案。 让学案、探究、谈论等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全程参与。

3. 改革教学评价标准,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4. 建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构建小组文化、帮扶模式

5. 设定缓冲期,允许教师适当介入、适应

6. 适当改变教学时间的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学习成果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我们的生态课堂追求的是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的发展的课堂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生要做的事情,而应该让学生从小建立可持续学习的理念。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是帮助学生在课上解决问题,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解决眼前的问题在课后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并有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体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摒除“急功近利”的思想。知识的获得没有捷径,教师代替学生活动、代替学生探究,灌输式的学习在如今课堂上还是屡禁不止。这样的学习可能在短期内能让学生考出一个还不错的分数,但是当知识点越来越多,而学生因为缺少真实的学习过程,无法建立起网络式的知识脉络时,就会是学习变得越来越沉重,也就是所谓的后劲不足。所以要想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关键。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