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主动探究,协作学习活动模式: 步骤一:体验感知、探索规律 (1)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学生话题所需的知识。在平台的话题大感知栏目中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任务和目标,并上传与之相应的词汇,图片、歌曲、小诗等各种媒体语言材料,如果学习内容比较难,教师可以把重难点拍成五至十分钟左右的微课,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2)学生自主阅读平台上的有关学习话题的相关材料。在前置性作业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来掌握。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把发现的疑惑记录下来,以便课中的互动交流。课前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话题知识的支架。 步骤二:分享交流、实践语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协作学习。他们认为理解和学习应产生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媒体等的交互作用中,在交互协作中激活旧图式,完成更全面、清晰的准确的话题知识图式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与他人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倾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这种交流就成为学习者的宝贵资源[5]。因此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必须要创设话题语言学习的语境,充分调动学生在小组里分享交流、讨论、思辨,展示评价,促进学生在语境中,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完成语言的内化及运用。 (1)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协作学习,分享交流前置性作业,组员互帮互助,解决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教师巡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然后教师采用头脑风暴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及图式,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构建支架。 (2)在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小组开展协作探究式活动。程晓堂提出,合作学习在语言学习中有很多优点:1)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获得自然交际和使用语言的机会。2)交互式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注意语言的意义,为综合运用语言创造条件。3)为学生发展语言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创造条件。4) 便于营造一种和谐而富有情感的课堂气氛,提供彼此交换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进行交流互动、主动探索,完成更全面、清晰的准确的话题知识图式建构。 (3)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话题语境中灵活使用习得的语言。 步骤三:知识建构、完善框架 师生就小组交流分享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完善话题知识的框架,教师设计交际性的活动让学生把习得的语言进一步的运用到贴近生活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