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组灵动课堂的建构与探索
10月12日,采菱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以“灵动课堂图谱学习与解读”以及“灵动课堂的建构与探索”为主题进行深入学习。
钟鹃:采菱小学课堂设计紧紧抓住一个“生”字,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资源来源于学生。课堂中到提倡学生主动生疑,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此课程方案最终的节点还是归于学生,结合不同的情景激发培养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起合作共赢的道德品质等。
贺珊:“灵动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根除传统课堂中‘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苦教苦学’等重低效的教学顽疾,实现教学生态的超越与课堂文化的重建,抓住“以人为本、学以致用”核心要素,从学思并进、知行互发路径延伸,打造属于采菱小学的灵动课堂。
凌婷:灵动的课堂教学就是一种鲜活、生动、高效,又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灵动课堂”是“三问三思一提升”教学模式追求的效果:一方面是老师使用这种模式的方法,遵循“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的原则。要根据课型、学习难度、学生能力水平等“灵活机动”地做出调整,只要遵循了“还教学的本然状态”这一本质要求就行。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孩子“自然地学习成长”,少一些老师的“塑造”,多一些学生的“自主”,以“静待花开”的心态,培养出“个性灵动”的时代儿童。
恽红玉: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情境创设和师生互动。这样才能打破单向的信息传递,彻底改变过去的枯燥、呆板的教学,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教学有灵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具有的灵动的课堂教学能力。
梅叶欢: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汪潮:“学、思、行”融合教学,有助于凸显学生学习的本质,实现真正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凸显他们学习的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主动。课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但是“学、思、行”的相互融合,可以更好地创立灵动课堂。
孙静芳: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校的灵动课堂就是要求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问题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以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达到学中有思,思中有学,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宋洪涛:课堂是获取知识的殿堂。获取的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将停留在成人经验的课程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学生经验的课程,既要“深入”又要“浅出”。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深入浅出”就没有学生的“浅入深出”。高明的教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糟糕的老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原本懂了的学生云里雾里,扑朔迷离。我们要做灵动的老师,开展主动探索的课堂。
总之,“灵动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老师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这种模式进一步完善,使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受益,播种希望。
(撰稿:梅叶欢 拍摄: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