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张栻教育思想视域下 “书院型”学校建设的研究>>教师成果>>迎接长三角教育基建工作与会领导参观(主题发言)
 
迎接长三角教育基建工作与会领导参观(主题发言)
发布时间:2019-04-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袁晓红

观照现代教育理念  落实教育规划先行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袁晓红

摘要:在学校建设中要规划先行,将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从文化的角度提升建筑的美感,用互动的理念营造多样的空间,在节能环保中彰显绿色的理念,靠系统集成完善智能管理。

关键词:学校建设  美感  空间  环保   智能  规划先行  

现代学校不限于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场所,一处交往空间。让学校建筑蕴含教育的意味,体现现代学校的教育理念,从开始建设之前就应该加以规划。

本人正好有机会负责武进区采菱小学学校的基建,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参与学校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全过程,深刻感知在学校建设中规划先行,教育生根的重要性,下面着重从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入文化因子,提升建筑美感

墙壁、草坪“说话”,这是一句曾经非常流行关于学校管理的话这句话感性地表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朴素的追求。但这些可能仅仅是在现有的学校建筑表面进行文化布置。如果能够尽早参与学校的规划设计,尽可能将一些文化的因素体现在建筑物上,提升学校建筑的美感,是很有必要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以往的学校建设,在建筑美感把控上,建筑设计师有比我们更多的话语权。但是图纸出来后,往往不尽人意。其实对学校建筑的最终呈现,学校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要尽早将学校的想法通过设计说明告知设计师。

在采菱小学的建设设计初期,我们确定了学校的总体风格: 清新明快的新简约主义风格,结合江南水乡元素设计方向着重考虑

1、建筑主体色调以绿白为主。

2、可以设计流动景观水系。

3、校园环境优美、整体体现“灵动”的校园文化。

由于预先提出了相关的设计要求,设计师按照这些要求,从建筑、景观等全方位进行设计,在最终选定的设计方案来说,设计师基本达到了上述要求。

学校所有建筑组合成建筑群,外墙以绿灰和白色为主调,绿灰色三色砖和有质感的白色喷砂真石漆搭配,屋顶是素雅的蓝色挑檐,门厅前有简约的马头墙装饰。这些都体现了设计要求——清新明快的新简约主义风格。加上后期广场上水墨风韵的泰山石,灰色的路灯、校门、不同层次的绿色校名、楼名,整体色调清新淡雅,百看不厌。

围绕主楼设计有流动的水系,在学校主要景观中也设计了一个“采菱池”,这些水景不仅体现江南水乡的特色,更体现了一种灵性。

在建筑装饰上,各个楼层的连廊和连通建筑物的走廊的吊顶上,在统一的铝方通上点缀有采菱的“菱”作为元素抽象出的“菱花”、“菱叶”、“菱果”图案,生动活泼。这些图案的造型还设计到图书馆、舞蹈房等一些专用教室的吊顶上。采用与灯具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美观而又实用。

校文化建设不是刻意的、流于表象的面子工程,而是发乎自然、极具内涵的学校生命的再造,在设计中通过合适的方式将文化与建筑物进行融合,营造典型的美的物象,是很值得探究的

二、主张交往互动,营造多样空间

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在较大规模的学校里,都以建筑群组合,这就要求在建筑中考虑交往空间的设置,让师生在相应的空间开展教育及交流,真正实现人与空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有利于知识与信息的传播,更有利于彼此友好接触,通过交流展示自我,认识伙伴,增进感情。

所以我们在规划要求设计师做到:

1、校园空间组织要求设置多种形式、宽敞、便捷的交往空间,教学楼连廊每层设计共享空间,让学生课间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为师生提供活动、休闲的场所。

2、校门口应设置滞留学生活动场所,方便管理,服务家长

从最终呈现的建筑来看,我们做到了以人为本,空间合理。整个建筑群用宽阔的连廊连接在一起,各层楼有共享空间的预留,加上教室前宽阔的走廊,学生可以就近开展课间活动。特别是打通几幢教学楼一层空间的采菱大道将学校教学、运动、生活区无缝连接。充分照顾到学生在校生活的便利。

各楼层预留100平方的共享空间,成为学生课间饮水休息、学习交往的理想场所。也为后续物型课程的设计留足了空间。底层大厅的门厅成为学校展示的窗口,兼做放学集散的区域,方便学生和家长。

对于学校图书馆的设计,我们站在书院文化的高度,结合地方文化传承,设计成“城南小书院”,我们将阅读空间与活动空间相结合:低年级阅览区采用高地台设计,三面围有矮书架,地台上面有矮棋桌;中年级阅览区采用低地台,上面有专门摆放古琴的桌子。高年级阅览区有小舞台,可以用来开展阅读教学,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也可以进行书画练习;藏书区也采用地台设计,临窗还有阅读吧台。整个空间高低错落,不同分区通过木质隔断时分时合。说是图书馆,其实是琴棋书画皆可的一个文化场所。

书院装饰选用中式的效果,实木的家具典雅大方,中式的灯具古典传统,加上名家书画作品的点缀,满架书籍的铺陈,整个城南小书院里面书香满屋。

在书院大门外面,是一个4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两侧墙上还有体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境的大幅墙画,展现儿童灵动的天性。通向书院的走廊上,墙上画有16幅精彩的古诗配画,选自各个朝代名家所写的古诗。课间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赏画猜诗的互动。

学校建成后,每一个到学校来参观的人,对于我们设置的不同空间称赞有加。这些空间给我们今后课程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节能设施,彰显绿色理念

学校建设,百年大计。学校建筑完成之后,在几十年内要为教育服务,这就要求学校建筑设计应该是绿色的、开放的、可持续的。

我们要求在设计师在设计时考虑:

1、校区绿化覆盖率要求不小于35%

2、可考虑设计流动水系,体现生态效应。

3、设计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

4、运动场地考虑设计灯光照明,预留向社区开放的一些基础设施。

在整个学校建设完成之后,我们基本达到上述要求。就学校栽种的植物来说,有一百多种,不光考虑绿化达标,更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植物园的概念,有各种果树、花树,还特地栽了用于养蚕的桑树,我们没有给每个小花园命名,因为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大花园,我们称之为“百草园”。

特别是在彰显绿色理念上,我们做了雨水回收系统,设置200立方雨水收集装置,铺设了到每个绿化带的水管,用回收的雨水浇灌植物。太阳能热水用于食堂的洗涤、运动员的冲淋,太阳能路灯用于校内照明。还用回收的集装箱做成体育器材房,绿色环保的实物在学校里随处可见,我们期待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学生内心生根。

考虑到后续对社区的开放,在运动场设置高杆射灯等设施。

现在学校正式投用,这些设施开始逐渐发挥作用。

四、完善系统集成,体现现代智能

现代学校在相关系统的设置上,要有超前意识,在学校整体规划的时候完整考虑相关的系统构成,一方面营造现代化信息化的环境,另一方面为学校智能化管理打下物质基础。我们学校在整体规划时就注意到这一点。

安保系统是学校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考虑学校周边比较旷野,设置了包括电子围栏、监控系统在内的系统,集中在门卫监控室用大屏管理显示,并保证有一个月的存储空间。学校门卫还设有电子访客系统,方便管理进校访问的客人,还有利于数据集成管理。设有学生电子通道,学生每天上下学进行系统管理。设有教工指纹考勤机,用于学校员工的考勤。设有电子巡更系统,加强夜间保安巡防。

网络系统作为当前学校的标配,一方面在相应的各室设置信息点,保证各室信号畅通,另一方面设计无线覆盖,因为无线覆盖是当前课程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保证学生在学校每个地方可以通过设备无线上网学习。

信息发布系统方面,我们在学校的综合楼大厅、行政楼门厅、艺体楼大厅、电梯口等位置,放置不同的广告机,用于播放不同的宣传内容。在校门口广场设置全彩大屏,定期宣传学校的办学成果。我们还预留了电子班牌的接入点,方便进行系统扩展。

学校的广播系统分成教学和活动两个分区,采用数字广播系统,有分有合,方便在学校不同分区开展各项活动。

学校电视台采用便捷式录播系统,便于在校移动直播。所有教室配置触摸一体机,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信息化。

另外学校还设计消防联动系统,管理全校每个消防设施,并与消防中队联网。

有了这些现代化的系统集成,在学校运行管理时,就更加高效了,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也时刻感受到现代感,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是潜移默化的。

 

学校建设,是百年大计。在建设前期,学校方作为使用主体,一定要带着现代的教育理念参与学校的规划设计,做到规划先行。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在学校建成之后开展管理活动,更加有利于给学生营造合适的教育教学空间,更好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