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心·文化溯源,经国济世为本
(一)张栻思想传承
1、 “传道济民”时代立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传道济民”这一岳麓书院始终秉承的育人观念再次在新时代唱响。从岳麓书院创始人教育家张栻开始,岳麓书院坚持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
2、城南书院历史底蕴
武进区采菱小学地处常州城南马杭上店附近,靠近常武地区历史上毗陵城南书院的遗址。作为一所新学校,在2018年2月搬入新校以来,一直在进行文化的溯源,我们找到了学校与宋代教育家张栻的联系。
据《武进阳湖合志》载“城南书院,在永胜东乡殷薛。宋乾道末,张栻过毗陵,讲学于此。淳熙间,郡守杨万里私淑其教,即其地建为城南书院。”
3、张栻思想观照传承
我们认真梳理了张栻教育思想的精华:
首先关于学校培养目标,张栻提出的“传道济民”,具有现实的意义,学校就是要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这与最新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非常契合。
其次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张栻主张“学思并进”(学而思则德益崇,思而学则业益广),而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在知与行的关系方面,主张“知行互发”(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办学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双减”背景下,体现在加强课堂主阵地教学,强化学生实践探索,培养动手能力等。
学校传承毗陵城南书院的文风,观照张栻教育思想,为培育更多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而躬行践履。
(二)书院文化显性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为了更好地传承张栻的教育思想,采菱小学着重在建设书院型学校上着力。
1、文化空间“礼乐相成”
传承传统书院建筑特点,结合现代教育强调“场所精神”的营造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造景,引导实景在场的生本体验,落实“城南的采小,书院的生活”的建设目标,营造典型的“礼乐相成”书院文化意象。
学校所有建筑组合成群,建筑地基高出周边,所有建筑有统一的青灰基调墙面,蓝灰色屋顶挑檐。进门广场上有水墨风韵的泰山石,围绕主楼设计有流动的水系,整体色调清新淡雅,满满的中国传统书院风格。
2、环境氛围“天人合一”
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从哲学上进一步探讨了人在世界上的定位,以人为本体,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
采菱小学空间设计建设中,以人为本。三幢教学楼和艺体楼由宽阔的连廊连接在一起,教室前有宽阔的走廊,学校教学、运动、生活区无缝连接。各楼层100平方的共享空间,成为学生课间饮水休息、学习交往的理想场所。底层大厅的门厅成为学校展示的窗口,学生阅读的场所,兼做放学集散的区域,方便学生和家长。
学校的花园有与书院建筑相配套的园林景观,“叠石为山,引水成溪,百种植物,园中竞秀,鸟喧鱼戏,乐活悠悠,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一百多种植物,为学生营造一个植物园的概念。
3、课程场所“知行互发”
张栻主张“知行互发”。在这一思想指引下,采菱小学的环境创设紧紧围绕城南书院文化,兼顾现代信息技术,架构有序列的物型课程体系。走进采菱小学,你会发现这样一些课程场所:
“城南小书院”——学校图书馆,是琴棋书画皆可的一个文化场所。在书院大门外面,400平方米的书院展厅,错落有致的展览空间,可以定期举办与文化有关的展览。
“清菊园”——有围绕“清廉”设置的主题文化,重点介绍曾经主持建造城南书院的常州知府著名大诗人杨万里、与城南书院有关的的“常州画派”代表人恽南田、“阳湖文派”代表人恽敬等历史名人的清廉事迹。中间开辟小种植园,设置菊花等栽种课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理导行。
“创客研究院”——在400平方的空间里,设置3D打印、机器人、传感器、金工木工,全息投影等STAEM项目,学生可以实际动手操作,了解最先进的科技理念,启迪创新思维。
“知乎探究院”——设置在楼道的共享空间,包括“知乎吧”和“齿轮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上网查询,探究广阔的世界万物。
这些课程场所充分发挥“场所精神”,引导师生走进探索的空间,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养。
学校设计和建设的成果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一致肯定,2018年长三角教育基建会议在常州召开,学校作为常州市的代表,向与会代表现场介绍建设经验,得到参观领导的一致肯定。
(三)办学理念形成
1、教育方针高位引领
学校积极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观照张栻“传道济民”的教育思想,提出以“灵动教育 精彩人生”为办学理念,立足“人在最中央”的教育理念,承阳湖精神,扬南田文化,育灵动学生,做幸福教师,努力办一所有精神、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灵动教育、精彩人生 ——我们秉持自然生长的理念,顺应孩子的天性,以灵动有趣的课程,引导体验探究,学思并进,知行互发,给孩子一个活泼丰满的童年,为精彩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训:努力共向前——学校家庭社会,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努力,一切为了孩子成长。
2、学生培养目标厘定
学生培养目标:有正气、有底气、有灵气
有正气:胸怀天下,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有底气:积淀人文,做内涵丰盈的文化人。
有灵气:涵养灵性,做灵活创新的现代人。
3、教师培养提出三心
教师培养目标:守初心、铸匠心、炼慧心
守初心:好为人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铸匠心:善为人师,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炼慧心:乐为人师,以心育心,悦己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