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武进区第十八轮“送培上门”采菱小学数学学科第三次研训活动如期线上举行。围绕研训主题“学习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安排了两项学习活动:1、专家讲座;2、课堂观摩。
首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郭庆松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讲座《谈测量的本质及其数学》。郭老师从两道测试题说起,分析了测量教学的问题,讲述了测量的本质以及测量教学的关键。要使学生在逐步抽象中建立准确的测量属性概念;使学生经历测量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其实际大小,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以具体的测量活动为基础,经历探索各类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推理过程,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习,使我们对测量的本质及其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讲座后,马伟中主任给学员们分享了两点启发。第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达到深入浅出的状态,所谓深入,就是要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谓浅出,就是要采用适合的方式——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符合学科的本质特点,来组织教学。对数学课程的准确把握,是实现数学育人的基础。第二,本次讲座为数学教师学习新课标提供了范例。大多数教师采用对比研读方式,但仅仅采用常规方式是不够的,更要关注课标实践性的研读,要使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随后,全体学员共同观摩了两节优秀研讨课。第一节课是由武进区实验小学蒋双双老师执教的《认识多边形》,蒋双双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正方形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学习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认识五边形、六边形,最后进行上位学习,知道“多边形”这一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第二节课是由清英外国语学校徐慧慧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徐慧慧老师这节课,真真切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设计了几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感悟“转化”这一数学思想在面积推导过程中的作用,学生交流时的语言表达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真正实现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最后,导师胡英娟副校长做了活动小结,提出2022版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包括三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希望成员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有所思,有所想,不断反思,认真总结新课标。
送培上门第三次研训活动成功开展,给每位学员都搭建了学习、研讨和提高的平台。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和数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撰稿:费玉磊 摄影:吴鸣凤 审核:吴鸣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