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采小新闻>>采小杨静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十次活动
 
采小杨静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十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2-09-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晗

为进一步转化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采菱小学杨静语文名师工作室围绕学习群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进行学习探索,开展第二十次活动。

活动伊始,工作室成员在线观摩两堂研讨课,分别是由常州市教科院附属小学的张杰南老师执教《名字里的故事》,南京江北新区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附属小学的杨星月老师执教《古对今》。张老师创设了极具生活性、实用性的情境,让孩子们探索名字背后的故事,用独特的解读打开了孩子们新的交际世界。杨老师关注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汉字音形义的联系,将字理、文理和儿童心理有机融合,将识字、写字与阅读有机融合,教学简明而高效。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小学曹月红校长从团队十年探索的经历出发,作主题为《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谈溯》的讲座。曹校长明晰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质内涵,讲述了十年躬行过程中,取得的累累硕果。其中包括优化非连续性文本学与教的多元策略,创建主题鲜明的 资源学习平台,构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的年级目标,完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资源,以及建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基本模式等。

常州市教科院小语教研员朱洁如者师对两节课“以文化人”的匠心设计给予高度肯定,并做出指导性评价。朱者师勉励在场者师深入研读新课标,不断扎实教学素养,在"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厚实自己,做好*30+10"的实践,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莫基。

最后,南京一中江北一小校长任丽芳指出《2022版语文新课标》出台后,语文教师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开展常态课堂教学,要形成结构化思维,做到将本源性的追问与独特性的解读相结合、将融合性的思维与核心元的突出相结合、将大板块设计与灵活化推进相结合。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共同推进索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不管是课例展示、专题讲座,还是评课议课、释疑解惑,都让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教与研的快乐。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且行且思,携手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39fcd6ef151f5618e7ef9a6a0e66d9d.jpg

a4e39249670393dc82ad8b0b05f3a72.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