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10月13日,采菱小学高年级数学备课组举行常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陈可泓老师执教《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五年级下上学期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陈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算法以及师生有针对性的讲解、评议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邓晗:今天听了陈老师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能感觉到陈老师备课充分,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陈老师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所获得的知识必然肤浅的、机械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启发和锻炼、数学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真正使学生思维受到锻炼和启发。本节课,老师几乎没有讲,他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老师讲得少,学生得到地反而多,做计算题时,类型十分全面,包括两位小数相加,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相加减之后的小数末尾有零的小数加减法等。题目不是非常多,但是却能在练习中见识到不同类型题型形成解题技能技巧。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上,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情况问题,教师能引导学生有条理的呈现、解决所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把众多的情况问题都见识、解决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所以在练习时,教师只出了很少量却有代表性的、针对本课重点的练习学生很轻松就巩固了知识,效果很好。
闵洁:陈老师这节课能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教学相结合。在导入新知环节,陈老师能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较好的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探究新知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应用环节的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撰稿:邓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