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第十八轮“送培上门”
采菱小学数学学科举行第八次研训活动
12月30日下午,武进区第十八轮“送培上门”采菱小学数学学科举行了第八次研训活动。本次研训采用线上形式,围绕“学习新课标,赋能新课堂”这一主题,安排了三项学习活动:1、观摩张宏伟老师执教的《表内乘除法复习2》一课,并聆听有关“全景式数学教育”的讲座;2、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复习》一课;3、聆听陈洪杰副主编的讲座《“整理型”复习课的实践与意义》。
第一节课是由张宏伟老师执教的《表内乘除法复习2》。这节复习课采用了“大模块、低结构”的设计,给孩子们解放出更多的自主探索、自由创造的时空,让二年级的孩子,通过一句乘法口诀,就畅想到了加减乘除“4种运算”,打通了4种运算间的“6种关系”。张老师带领学生联系到了“无数道生活问题”,勾连了“所有乘法口诀及其内在的规律”,充分诠释了全景式数学的一个核心理念:在整个原始森林中发现和研究一棵树!即:坚持数学课程要先进行“浪漫阶段的整体感知”,从“完整的数学系统”中入手开始学习。通过师生一起对数学内容总分系统的系列重建,进一步丰富、加强和完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相应的数学内容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促进“数学的整体性结构”在儿童头脑中的优先建立和“型”成,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第二节课是由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复习》。吴老师的这节课通过“算式里面有故事吗”这一问题展开,让同学们借助已有经验,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寻找算式背后的故事。同学们口脑并用,将计算中的故事讲得清楚明白,在此过程中对“加、减、乘、除”构成了明晰的认识。“讲故事”只是开始,吴老师进一步带领学生研究加减乘除的意义,找到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了任何计算都离不开计数单位,计数单位就是解决运算问题的灵魂。吴老师常说,要“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我们要学习吴老师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
观课后,陈洪杰副主编进行了讲座《复习课可以更有价值——“思维-生命”的视角》。讲座从下面几个展开:一、复习课上的“人”不见了;二、在复习课中看到“人”;三、实践案例:这么难,那么美;四、深度思考:复习课的长段建构。结合课堂教学,给出两条具体建议:(1)让学生自主整理,完整经历“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2)练习的设计要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两条建议本质上是要提升复习课的思维含量,使复习课具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价值。同时,这样的定位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也能打磨教师的教学艺术。
解锁新课标,赋能向未来。此次送培上门活动,让我们的老师在培训中有所感、有所悟,汲取了指向核心素养的精髓,领悟了2022版新课标的核心。在不断“接受新理论、转变新观念”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老师更明确了今后教学的重点和目标。
(撰稿:邓晗 闵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