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课题理解 共生:“共生”现象最初起源于生物界,源于希腊语“sum bioe in”,意为共同生活在一起(to live together)。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 (Anton deb ary)首次提出“共生”的概念,并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从此,生物领域尤其是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有了全新的视角。1950 年以后,共生思想渗透到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教育研究者把共生理念拓展至教育教学领域,为当下的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 共生式学习:共生式学习(Symbiotic Learning)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学习模式,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环境和工具之间的互动关系。聚焦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和互动等共生式学习行为。主要特征和原理:①互惠互利。学习者之间通过互动和合作,实现共同进步。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学习者那里获得帮助和知识。②相互依赖。学习者之间依靠和需要彼此,共同探索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一个人的学习将影响和助益其他人。③分享资源。学习者之间分享知识、技能和学习资源,形成共享学习环境。④重视合作。与个人学习不同,共生式学习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⑤促进个体发展。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每个学习者的个人成长。⑥使用社交学习技术。如在线讨论组、协作编辑工具等,帮助学习者实现互动。⑦达成共识。学习者需要通过对话与协商,形成共同理解。总之,共生式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通过合作提升每个人的学习效果。它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社交互动与资源共享,促进个体和团队的发展。 幼小衔接:有关幼小衔接的内涵,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阐述: 1.角色变更的视角。“幼小衔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幼”代表着学龄前的儿童,而“小”就是“小学生”,所以“幼小衔接”就是两种角色的过渡,其中包含了身心两方面。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其中涵盖了诸多要素,包括: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时间的延长和同伴关系的适应等。 2.培养任务的视角。幼小衔接的本质其实就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涵盖了幼儿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学习品质的养成、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社交能力的提升。其关键任务是要培养这一阶段儿童的科学素养,其中包括对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以及与同伴相处、交流的能力。 3.参与主体的视角。“幼小衔接”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上指的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广义的衔接还包括横向的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衔接。 综上可见,“幼小衔接”是一个涵盖了多方主体的、具有广泛意义的话题,它既包括了幼儿本身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与社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不仅体现了两个相邻阶段之间的转变与衔接,还需要巧妙地结合多方面的资源以达到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转换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1. 通过研究与实践,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含义、价值和要素,深化互惠互利的共生式学习的本质理解,形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理性认识。 2. 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研究的实践路径,建构起共生式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提炼小学低年级数学共生式学习的实践操作样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3. 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顺利地过渡到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 (三)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关于幼小衔接和小学低年级数学共生式学习的文献探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相关问题,正确把握小学数学共生式学习的基本内涵、教育价值和基本要素,为行动研究提供价值引领和理论指导。 2.本校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现状研究。通过问卷并辅助教师和个别学生访谈,搜集关于小学低年级实施共生式学习的数据,再对这些数据加以统计与分析,得出幼小衔接阶段共生式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小学低年级数学指向幼小衔接设计共生式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在数学知识和任务设计上,如何考虑该阶段儿童数学学习的特征,设计合适的内容顺序和难易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任务,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学习;以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为主线,确定教学目标,并选择教学内容。 4.小学低年级数学指向幼小衔接设计和开展共生式学习活动的研究。在一年级实际的课堂环境中开展共生式的数学教学活动,修改和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改进教学活动,以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 5.小学低年级数学指向幼小衔接设计和实施共生式学习的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特定任务或项目;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促进合作和协作;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分享学习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6.指向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改进评价的研究。通过过程观察评价、成效检测评价和成果展示评价,不断改进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