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研究>>文件资料>>课题申报书
 
课题申报书
发布时间:2024-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佳丽

附件4

 

 

    

 

 

 

 

 

 

 

 

 

           幼小科学衔接专项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研究

 

             张佳丽  乔乔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20239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二一年一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

1.开题时间2023年11月

2.活动地点三楼会议室

3.评议专家:徐惠仁

4.参与人员课题组主要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

5.活动过程:

1)各课题组长就自身课题展开简单扼要的报告;

2)徐主任从课题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对每个课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提议;

3)徐主任对开题论证书和开题报告撰写的格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课题理解

共生共生现象最初起源于生物界,源于希腊语“sum bioe in”,意为共同生活在一起(to live together)。1879,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 (Anton deb ary)首次提出共生的概念,并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从此,生物领域尤其是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有了全新的视角。1950 年以后,共生思想渗透到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教育研究者把共生理念拓展至教育教学领域,为当下的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

共生式学习:共生式学习(Symbiotic Learning)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学习模式,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环境和工具之间的互动关系。聚焦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和互动等共生式学习行为。主要特征和原理:①互惠互利。学习者之间通过互动和合作,实现共同进步。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学习者那里获得帮助和知识。②相互依赖。学习者之间依靠和需要彼此,共同探索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一个人的学习将影响和助益其他人。③分享资源。学习者之间分享知识、技能和学习资源,形成共享学习环境。④重视合作。与个人学习不同,共生式学习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⑤促进个体发展。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每个学习者的个人成长。⑥使用社交学习技术。如在线讨论组、协作编辑工具等,帮助学习者实现互动。⑦达成共识。学习者需要通过对话与协商,形成共同理解。总之,共生式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通过合作提升每个人的学习效果。它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社交互动与资源共享,促进个体和团队的发展。

幼小衔接:有关幼小衔接的内涵,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阐述:

1.角色变更的视角。幼小衔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代表着学龄前的儿童,而就是小学生,所以幼小衔接就是两种角色的过渡,其中包含了身心两方面。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其中涵盖了诸多要素,包括: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时间的延长和同伴关系的适应等。

2.培养任务的视角。幼小衔接的本质其实就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涵盖了幼儿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学习品质的养成、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社交能力的提升。其关键任务是要培养这一阶段儿童的科学素养,其中包括对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以及与同伴相处、交流的能力。

3.参与主体的视角。幼小衔接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上指的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广义的衔接还包括横向的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衔接。

综上可见,幼小衔接是一个涵盖了多方主体的、具有广泛意义的话题,它既包括了幼儿本身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与社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不仅体现了两个相邻阶段之间的转变与衔接,还需要巧妙地结合多方面的资源以达到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转换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1. 通过研究与实践,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含义、价值和要素,深化互惠互利的共生式学习的本质理解,形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理性认识。

2. 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研究的实践路径,建构起共生式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提炼小学低年级数学共生式学习的实践操作样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3. 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顺利地过渡到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

(三)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1.关于幼小衔接和小学低年级数学共生式学习的文献探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相关问题,正确把握小学数学共生式学习的基本内涵、教育价值和基本要素,为行动研究提供价值引领和理论指导。

2.本校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现状研究。通过问卷并辅助教师和个别学生访谈,搜集关于小学低年级实施共生式学习的数据,再对这些数据加以统计与分析,得出幼小衔接阶段共生式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小学低年级数学指向幼小衔接设计共生式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在数学知识和任务设计上,如何考虑该阶段儿童数学学习的特征,设计合适的内容顺序和难易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任务,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学习;以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为主线,确定教学目标,并选择教学内容。

4.小学低年级数学指向幼小衔接设计和开展共生式学习活动的研究。在一年级实际的课堂环境中开展共生式的数学教学活动,修改和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改进教学活动,以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

5.小学低年级数学指向幼小衔接设计和实施共生式学习的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特定任务或项目;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促进合作和协作;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分享学习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6.指向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改进评价的研究。通过过程观察评价、成效检测评价和成果展示评价,不断改进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综合多样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与前期学习中以调查研究与文献研究为主,在课题深入推进过程中以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为主,在课题后期及总结阶段以统计研究与经验总结为主。

1.文献研究法。收集、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对共生式学习的基本内涵、价值和现实意义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幼小衔接背景下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继续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2.调查研究法。对本校和联合幼儿园数学学科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包括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策略等,了解实际共生式学习的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分析,及时总结成果与经验,发现困难与问题。

3.行动研究法。组织和指导广大教师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改革创新、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完善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对研究结果加以整理,得出结论。

4.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推行小学数学共生式学习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案例,组织教师进行微格分析和实证研究,对案例进行案例内分析和交叉案例分析,提炼、总结经验。

5.访谈研究法:深入采访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教师,探讨他们对于共生式学习的理解、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困惑,以及对于幼小衔接数学教学的期望和建议。

(五)研究组织、分工及进度

1.研究组织及分工

 

2.课题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238月—9月)。

1)学习有关理论,起草课题设计。

2)成立研究组织,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

3)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和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2310月—20244月)。

1)完成关于幼小衔接背景下“共生式学习”的理念与价值的文献探究,对打造本校和联合幼儿园小学数学共生式学习的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

2)研究制定指向幼小衔接建设小学数学共生式学习的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

3)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对试点学科、试点班级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学习研讨。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245月—20268月)。

120245月—20261月,重点组织数学学科、试点班开展建设共生式学习的课堂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具体的成果与经验。

220262月—202611月,在数学学科、各年级全面推开。组织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和创新,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完善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行动跟进。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69-202611月)。

1)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

2)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并推广应用。

(六)预期成果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张佳丽老师和乔乔老师主持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研究》于2023年9月立项,2023年11月批准为武进区“十四五”规划的“幼小衔接”专项课题。

自立项以来,该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选定核心成员,建立研究组织;学习文献资料,提高思想认识;观察现实状况,分析存在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启动共生式学习研究,为本课题顺利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课题组核心概念界定清楚,研究思路较清晰。从本校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现状研究,到小学低年级数学指向幼小衔接设计共生式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活动研究,再到指向幼小衔接和共生式学习的改进评价的研究,最后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指向幼小衔接设计和实施共生式学习的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形成了完整体系。课题组成员既是课程开发者,又是实施者。 

意见建议:

1.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等文件中的相关内容,深入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

2.要将课题修改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研究”,认真修改完善申报书的课题设计,特别是要认真修改其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使之内容确切、表达清晰,能很好引领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重要变更

1.课题变更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研究”;

2.1名成员乔乔变更为主持人,增加1名成员:戴晶晶。

 

 

 

 

 

 

 

 

 

 

 

 

 

 

 

                              

          课题主持人签名

 

   

 

五、主持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