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概念最早源于萨尔曼 • 可汗的一个 教学尝试,它的特点在于 :教师设计教学视频,学生 在课下围绕视频展开自学。此时,课堂成为了师生互 动的主要阵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下学习状态进 行针对性、选择性教学,从而省去了介绍基础知识所 要花费的时间。 一、精心设计微课视频,重置教学步骤 教学的出发点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教给 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铺垫科学的探索之路,远比将 知识直接灌输给他们来的有意义。可见,师者传道授 业解惑实为学习方法的传授,学习兴趣的启迪,这样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自己的学习之路。落实翻转课 堂,革新教学模式,其出发点便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体验感受知识的芬芳。 小学生综合水平有限,如果直接要求他们自学, 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甚至还会让那些本就能力薄弱的 学生更加学不会。所以,教师要重置教学步骤,精心 设计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辅助下探究知识。这 样一来,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改 变学生对英语的态度。 以苏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2 yes or no》为例 :这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复习 Is this/ that…? yes,it is./No,it isn’t. 等知识点, 并进一步掌握一般疑问句 Is this/that…及其回答 Yes,it is./No,it isn’t. 在展开教学之前,笔者 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要求学生预习新课,而是制作了 一个微课视频(注 :微课视频通常为 5—10 分钟,而 且,因为学生个体能力参差不齐,所以需要考虑所有 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产生 怀疑,并找到答案),然后要求学生在家中利用手机 观看视频,以此完成自学。 在设计微课视频期间,为了确保学生完成对旧知 识的复习,以及对新知识的探索,笔者将视频分为两 个大板块 : 1. 第一个板块重点帮助学生温故旧的知识,既 是 Is this/that…yes,it is./No,it isn’t 的知 识点 视频摒弃了该知识点的基础讲解环节,而是着重 描述知识点的运用方法与相关注意事项,借此帮助学 生加深印象。 2. 第二个板块重点交代新课中的“一般疑问句” 的知识点,并涵盖了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的方法及注 意事项 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需要给他们设计 一份合理的导学案,确保学生在看完视频的同时,可 以完成对导学案内容的填充。在这期间,如果学生遇 到了困惑和不解,则要把问题详细地记录在其中。而 且,如果对视频中的讲读存在质疑,同样要将质疑的 内容标记下来。 由于学生在课下已然对新课知识进行了初步的 温习,所以教学期间,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 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读,从而构建出良 好的互动氛围。久而久之,不但能够改变学生对教师 的依赖之心,还能让他们在循序渐进中懂得如何自主 学习。 二、课堂精讲精练精做,突出学生主体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思路的教学模式,可 以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探究 意识和问题意识。但是,翻转课堂并不是放养,相反 课上教学同样不可或缺。期间,为了确保学生可以将 零散的知识碎片化零为整,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课下 学习情况合理设计课堂,将他们的被动学习习惯转化 为主动,凝聚出精讲精练精做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综合水平有限,虽然在课下学习的时候 有微课视频辅助,会带给他们形如上课的错觉,但也 正是这个阶段,他们极易出现认知上的困惑与质疑。 如果不妥善解决他们的质疑,势必会影响翻转课堂 的效率。 譬如上述新课中“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的问 题,学生在学后感中标注了“注意事项”四个字,并在课堂中进一步询问“在将陈述句变成一般疑问句 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鼓励 全体学生共同探究,分享心得,以此塑造出百家争鸣 的学习情境。这样一来,能让原本对学习不太感兴趣 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热情,间接改变大家谈英语 色变的问题。 生 1 :如果陈述句中包含了第一人称,在变化一 般疑问句的时候,第一人称是否需要改变呢? 生 2 :假如陈述句中包括了 some,那么在变成一 般疑问句的时候,这个词汇是否需要替换为别的单 词呢? 上述两名学生提出的质疑衍生于第一名学生提 出的“注意事项”,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问题展开深入 性的讲解,并搭配例句进行说明,以此让学生在解惑 的同时在旁敲侧击中掌握知识。如生 1 提出的问题, 笔者告诉他们 :“如果陈述句中有第一人称,在变化 为一般疑问句的时候,要将人称变成第二人称。”随 后提供例句,让学生在观察例句的基础上解惑。 陈述句 :I usually have lunch at school. 一般疑问句 :Do you usually have lunch at school ? 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课文进 行描述,这样既能间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同时 还能让他们对新课知识点的理解更具科学性。不过, 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能力差异明显,教师在讲读的过 程中需要适当地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此促使全体学生 均衡发展。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及时 为每一位学生解惑,所以可以引入部落共同体的概 念,然后鼓励部落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探索 期间,部落小组的组长可以将组员存在的困惑进行统 一,然后作为代表进行询问,由此节省课堂时间。 总之,在重置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将课堂设为探 究的主阵地,全面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积极 性,这对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也要适当改良翻转课 堂的模式,融入更多的元素,这样才能持续带给学生 不同的学习体验,以此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三、优化课后测评机制,完善模式短板 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标准,是否符合小 学生学习需求,还需要系统的测评。优化测评机制期 间,教师不能盲目地采用测验、问答等简单的方法, 而是要根据翻转课堂的多个环节进行分类测评,再由 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统一性测评,由此了解学生 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第一阶段 :微课视频的测评。当学生在课下阶段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需要测评以 下几点内容 :1. 学生是否提出了新课知识相关的问 题,是否解决了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2. 学生在完 成自学后是否设计了初步的思维导图,是否将初步掌 握的知识点进行了明确的规整?在课上测评时,教师 主要通过学生的学案进行讲解,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 的问题存在陌生感,或者是未能了解教师阐述的内 容,则说明他们在自学阶段存在纰漏,需要妥善解决 该问题。 例如新课《Unit 2 yes or no》,据笔者观察,百 分之六十的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未能意识到“一 般疑问句”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期间,或许他们 当中有的人已经想到了,却没有标注出来,这无疑是 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此外,也有学生通过查找材料 了解了一般疑问句,却没有深入探究。 第二阶段 :课上互动问答的测评。在课上互动的 时候,教师需要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反应,尤其是 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时,有些学生会表现出无所 适从的样子,这说明他并未真正地领会知识,甚至可 能不知道该如何去思考。针对这个情况,教师需要将 全体学生的综合学习状态进行一次梳理,了解哪部 分学生在自学阶段颇具收获,又有哪部分学生需要 教师的帮助。然后,采取分层指导的措施,对不同学 情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以此加强课上 教育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借鉴第二大点中提到的部落共同体 的功能,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带领能力弱的学生学习。 这样一来,还能帮助教师分担许多的工作,并间接锻 炼能力强的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完成课后测评后,教师要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 对新课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例如思 维导图。期间,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先前遇到的困惑及 解决的思路记录在内,以便其二次查阅。不过,几次 “翻转”还无法真正地改变英语教学的面貌,更不能 真正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所以教师要秉持长期、 长效的理念,坚持研究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