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一) | 主题活动 | 课时安排 |
“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 3课时 |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 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 3课时 |
“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 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 | 3课时 |
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 3课时 |
“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 3课时 |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 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 3课时 |
“勾”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 | 3课时 |
就是以放松为基础, 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 勾的触弦角度, 应始终立足于弹弦, 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 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 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 | 3课时 |
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 3课时 |
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演奏时要求大中二指弹弦整齐,同出一声以及斜下方的触弦角度。 且忌大中二指弯曲而向上"扣弦"。 | 3课时 |
撮在筝曲中广泛使用,有时演奏单个的八度和音,不时演奏连续出现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尔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 3课时 |
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 四度和音,有时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 3课时 |
弹奏时,双手并拢,自然弯曲,一定用手腕带动掌关节,特别注意手腕不要凸出过高,手指之间交替发力, 音色要求统一,如同打字机的均匀声音。 | 3课时 |
花指:由大指快速连托从第一根弦向上连续托奏,花指通常用于演奏的装饰音或经过音,要求每个音弹奏指甲片正面触弦,音色以自然、流畅为主,不用给弦过大的压力,大指之间弯曲,长短根据乐曲需要而定。 | 3课时 |
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 | 3课时 |
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 | 3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