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千里江山图》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创意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
3. 通过绘本制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绘本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理解《千里江山图》的艺术风格。
难点:如何在绘本制作中准确表达《千里江山图》的意境和细节处理。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大小不同的白晶板若干块,课件及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谁来说一下你了解到的呢?
师:《千里江山图》为宋代画家王希孟所作,画长11.9米,《千里江山图》它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师:这幅作品的长度相当于四层楼之高,篇幅上比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清明上河图》还要太两倍,气势恢弘。
师:跟随着老师的古筝音乐,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名作,观看画面都描绘了哪些内容?
师:你说作品描绘了连贯的群山和浩渺江河,山水间有屋舍村落、楼阁亭榭,还能看见画中有人物幽居、捕鱼、观水、游玩等。
师:这幅画是分了六段,每一段之间以长桥或流水贯通,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山水间有刚才这屋舍村落、楼阁亭榭、人物,内容很丰富。
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下这浩渺恢弘的山水之间,大家边看边思考下这幅作品是如何构图的?
师:这幅画用的是之前学习过的中国画特有的散点式构图,主要用到了平远的构图方法,将事物组合成了一幅长卷。
师:你真的很会学以致用,请坐。
师:没错,这幅画构图上正是长卷式散点透视,将不同的景物组合在一起,物体疏密有致。(板书:构图)
师:现在你们看到的是这幅作品的局部放大图,大家结合刚才的视频,小组讨论下画面运用了怎样的笔墨塑造景物呢?色彩给你什么感受?
师:现在老师将作品的局部放大,大家继续欣赏并过论,画面运用了怎样的笔墨塑造果物呢?
师:有请三组代表这位女生来说。
师:我们发现画面多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蓝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使画面层次分明,画面整体颜色如宝石般光彩照人,富丽灿烂。
师:你们形容的很有诗意,正是因为用了大量的石青、石绿,才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非常有装饰性。而画面中有的山石加泥金勾勒,增加金碧辉煌效果,又被称为“金碧山水”。
师:这个小组发现了马远的用笔不一般,观察的很细致。
师:那个小组再来补充下呢?最后这个小组代表,你来说。
师:笔墨上运用了披麻皴和斧劈皴的笔法结合,表现出山石肌理和明暗变化,是画面有装饰性的同又不失立体美感;
师:从刚刚的分析中我们得知,在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时可以从画面内容、构图、色彩、笔墨等多角度去欣赏。
三、分享
师: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们以美术馆导游的形式,来向参观者介绍画作,看看哪个导游介绍的更详细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绘画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也能从多元化角度去认识作品。
师:刚才老师看到大家讨论的很激烈,看来大家都掌握了今天的内容。
五、小结拓展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千里江山图》,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今年的春晚舞蹈节目,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只此青绿》,我们一起欣赏。
师:视频欣赏完了,谁来说下你的感受?
师;你说这个视频中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仿佛置身于层峰叠嶂的千里江山图中,让你也跟着隐入画中。师:多么有诗意的描述,多么美的舞蹈。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中,还有更多的美等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始终带着敬意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