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源远流长,传统纹样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它在建筑物、器物、纺织 品上用线条描绘、色彩渲染,并且形成一定章法、格式及韵律的图样花纹,其中有很多都具有高超的美学价值。在现代设计教学中,传统图案作为设计元素成为设计中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作品中既让人感觉到传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图案的吉祥寓意更能充分地表达作品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
雕刻就是将这样的传统纹样迁移到木头上,雕刻从某一角度而言更能准确、生动的记录生活、反映生活,如镜子,梳子,沙发靠背等。窥千年文化,映百态人生。学习之余欣赏这精美的传统雕刻纹样便平添了许多情趣。 此课将传统纹样应用与雕刻的设计中,将传统文化通过一定的文艺手工创作进行知识的传递和技法的传授,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
在本学习的课程中,同学们一共完成了5次作业,在完成这五次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
1. 画出来的图案过小
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画出来的图案过小就会导致后期雕刻时需要留白的面积增大,使得雕刻作品的时间延长。
2. 刻得太深
在雕刻的初期,由于同学们无法掌握好雕刻的力度,经常会一下刻重了之后凹进去一大块,甚至刻穿木板。
3. 刻得太浅
在雕刻第二个作品《年年有鱼》时,因为外轮廓刻得太浅,部分同学在外围用水波纹留白后,画面中心的鱼就与留白融为一体,找不到了。
4. 粗心大意
在为期四个月的课程中,共出现过两次学生不小心刻到手的事件,都发生在课程中期。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要更为注意。
总的来说,雕刻创作本身则带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物质性,在制作一幅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比如历史、科学、美术等学科,甚至是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通过项目的实践又将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串联起来,需要我们继续向下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