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
 
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
发布时间:2017-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静芳

小泽是一名问题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强,脑子很灵活,但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特别不爱写作业,作业经常拖拉。此外,晓敏的行为习惯较差,爱惹是生非,还经常性的影响他人,让班级同学颇为反感。心理方面:自控能力较差,思想上想学好,可是往往在实际行动中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因为经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常常听到同学、老师、家长对她的指责,因此形成了她的自卑心理。
  经过分析,我认为晓的这些异常表现与的家庭情况很有关系,家里父母从小离异,跟着父亲,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不在家,新妈妈后又生了个妹妹享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在学校由于成绩差感觉自己不如同学,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产生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本学期初,多次出现厌学、逃学现象。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断的进行各种教育和疏导,并及时和家长沟通,几个星期下来,孩子的表现有所好转。

通过这个案例,几点值得反思。   
1、正确对待孩子在成长阶段所犯的错误。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学校本来就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因此,教师要经常深入了解学生,及时掌握情况。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当中,及时了解情况,全面观察学生,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2、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重大的挫折,学生难以承受,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他们可能看到了希望,初步树立战胜挫折的决心。此时,一方面要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循循善诱,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取得成功,使他们认识到“我一定能行”,并经过不断的努力,使他们看到自己确实能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往往把某些具体人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在身边的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要注意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意志坚强还是薄弱,对人的学习,乃至一生的事业关系极大。自古以来凡是在学业和事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意志坚强、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人。反之,那些意志薄弱、知难而退、不愿艰苦奋斗的人,即使具有超常人的聪明才智也很难获得成功。
3、心病要用心来医治,用爱的力量感化她们。
    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爱是可以完成一个转变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当然,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在一个班集体里,最让老师伤脑筋的、费精力的不是多数普通学生,而是少数特殊学生,这些特殊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往往与众不同,容易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误解与冷淡,从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形成一种特殊性格和特殊心理,如果任其下去,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这些学生,及时地解决这些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化,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4、为学生今后的主体性发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在以后的人生航程中,当学生身处逆境时,也许能想起今天老师是怎样帮他走出困境的,他就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安慰,自我调整,自我激励,从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