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小数学教研组开展三月份大教研活动
3月27日下午,采菱小学全体数学教师齐聚毓德楼三楼观摩教室,围绕“基于课堂反馈系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展开深度教研,进行三月份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作为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伙伴林:灵动课堂的实践探索》的重要环节,着力探索“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
陈可泓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示范课拉开活动序幕。通过创设“上学途中”生活情境,学生在演示中自然生成数学问题。教师以“如何验证不同解法”“线段图对解题有何帮助”等环节提问串联课堂,配合课堂反馈系统的实时观测,精准捕捉学生思维轨迹。听课教师重点记录了不同认知层级提问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
评课环节,教研组对《相遇问题》课例提出优化建议:一是情境创设可进一步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将例题案例增强代入感;二是追问设计需预留更多“静默思考期”,利用反馈系统的计时功能科学调控课堂节奏。
在吴鸣凤老师主持的主题研讨中,各年级组结合课堂观察展开热烈讨论。低段教师提出“如何设计符合儿童认知的阶梯式提问”困惑,中高段教师分享了“变式提问促深度学习”的实践经验。针对反馈系统呈现的“候答时间不足”“追问有效性”等现象,教师们达成共识:优质提问应具备“分层设计”“动态生成”等特征,并通过教师引领、同学互问等策略实现精准引导。
此次数学组大教研活动活动突破传统听评课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行为的可视化分析,为构建采小伙伴式课堂生态注入新动能。
(采菱小学供稿 撰稿:陈可泓 摄影:赵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