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2·15专项行动”要求,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2月11日,常州市采菱小学体育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了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春学期中小学体育学科期初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灵蛇献瑞启新程”为主题,聚焦学生每日体育活动质量提升,通过专家讲座、体能挑战等环节,为全市千余名体育教师赋能。
活动特别设置了“体育教师体能大挑战”环节,来自全市的40余名青年体育教师踊跃参与。比赛项目包括俯卧撑、双摇跳绳、助跑摸高、引体向上等,充分考验教师的爆发力、耐力和协调性。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既彰显了体育人的拼搏精神,也为日常教学中的“以身示范”夯实了基础。
常州市体育教研员刘成兵在《常州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中提出“六个一”实施要点:1. 场地利用最大化:因地制宜规划每一块运动区域,例如走廊、小花园等边角空间;2. 全员参与:关照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确保“人人有项目、班班有特色”;3. 内容科学化: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能训练与趣味游戏,如采菱小学计划融入传统项目“滚铁环”“跳跳球”等;4. 教师协同: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组织,打破学科界限;5. 流程精细化:从热身到放松全程把控,避免运动损伤;6. 评价体系化:结合“学练赛评”一体化,提升学生专注力。刘老师强调,大课间应成为“动态课程”,与常态体育课形成互补。
省特级教师张勇卫以《每天一节体育课的问题与改进》为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教学内容碎片化”“评价标准模糊”等问题,提出五项改进策略:1. 制定校本教学指南:结合学校实际,细化各水平段教学目标;2. 推进大单元教学:以篮球、田径等项目为载体,设计18课时以上的连贯课程;3. 完善学业质量评价:建立“技能+体能+态度”多维评价体系;4. 强化教研组建设:通过集体备课、跨校研讨提升教学能力;5. 优化管理制度:明确体育课时保障机制及教师激励机制。张老师特别指出,体育课需“减负不减质”,避免因加码训练挫伤学生兴趣。
此次期初教研活动以专业引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为采菱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能。学校将以“2·15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探索“以体育德、以体启智、以体润心”的育人路径,为培养身心俱健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