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效,4月2日,采菱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寓言故事《小马过河》第一课时展开教学研讨活动。全体语文教师深入课堂观摩学习,聚焦识字教学、阅读策略与思维训练展开深度交流,丁书记全程参与了此次二语备课组的活动。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要想办法。在教参当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篇文本的对话非常的精彩,是分角色朗读的绝好的材料。所以这篇课文当中,让学生借助课文当中的人物的语言,来练习分角色朗读,是很必要的。同时呢,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课后的第二题,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借助一些关键的词语来讲述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它文本比较长,所以有了这些关键词可以提示学生这个故事的这个线索和脉络,这都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文本理解能力的一种培养。所以王老师依据课后的练习,很好地去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尤其是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一个大的任务背景:孩子们听老师来讲故事,想象眼前出现了小马怎么样的表情?这个过程当中就像做游戏一样,小朋友闭着眼睛听老师讲故事,想想小马的表情。听完后进行讨论,小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同时老师讲故事,又是对孩子后面讲故事的一种最好的示范。
课后,备课组围绕课堂设计与实施展开热烈讨论。教师们充分肯定了课堂中情境创设的趣味性、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和讲故事学习要素的整体凸显。讲故事如果孩子没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故事作为基础的话,这个故事是讲不好的。而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当中,这个目标的达成过程当中,王老师按照先读正确读流利,最后再来达成有感情的朗读,这样的层级步步推进的。尤其重视学生要正确朗读,当学生能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的时候,这个课文就会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内化。当课文内化到心里去的时候,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把它表达和讲述出来。
本次教研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既展现了教师对低段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也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丁书记总结道:“低年级课堂需在趣味性与实效性中找到平衡,既要‘活’起来,也要‘实’下去。教师应善用支架,将识字、阅读与思维训练有机融合。” 未来,二年级语文组将继续深耕课堂,以研促教,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采菱小学供稿 撰稿:王红梅 摄影: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