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采小六语备课组第八周备课组活动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中,六年级语文老师共同观摩了丁金娇老师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丁老师紧扣“品读细节—感悟精神—学习手法”的教学主线,设计三大核心环节。首先,通过播放《口占一绝》音乐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回顾李大钊被捕前的革命精神,并齐读课题,迅速进入学习情境。随后,聚焦课文第8至30自然段,组织学生通过自由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深入分析李大钊被捕时“临危不惧”与法庭上“视死如归”的言行细节。学生结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等文本描写,体悟人物在严酷考验下的坚定信念与崇高品质。最后,丁老师带领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对比手法,通过“被捕前”与“被捕时”的对比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反衬作用对人物形象的强化效果。课堂上,学生积极分享感悟,结合革命先烈事迹畅谈当代责任,情感真挚,展现了深刻的家国情怀。
课后,备课组围绕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展开研讨。老师们高度评价丁老师“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认为课堂通过多层次朗读与情境代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共情能力,使革命精神教育自然融入语文素养培养。同时,老师们建议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任务设计,如通过角色扮演或对比写作实践,深化学生对文本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本次活动为革命题材课文教学提供了有益范例,既彰显了语文课堂的育人价值,也通过集体智慧探讨了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未来,六语备课组将继续以研促教,助力学生在语言实践与精神成长中实现双向提升。
(武进区采菱小学供稿 撰稿:毕康飞 摄影:毕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