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况
本次簪花手工课面向五年级学生,以扭扭棒为材料,通过趣味动手实践,让同学们体验传统簪花文化的魅力,同时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创新思维。课程共安排2课时,结合故事导入、动画演示和小组合作,全班32名同学均完成了至少1件簪花作品,课堂参与度达100%。
二、课程内容与学生表现
1. 趣味导入环节
◦ 通过《簪花小历史》动画短片,讲解古代簪花在节庆、礼仪中的用途,结合故宫簪花文物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 展示扭扭棒变“魔法”:用扭扭棒快速弯折出爱心、小动物等造型,引出材料特性。
2. 分步实操教学
◦ 基础技能:学习扭扭棒“卷、绕、拧”三大动作,制作圆形花瓣、螺旋花蕊,教师用“花瓣像小蜗牛壳”“花蕊转圈圈”等比喻帮助记忆。
◦ 主题创作:以“春日小花簪”为主题,分组完成雏菊、郁金香等简易花型,强调安全使用剪刀和热熔胶(教师协助操作)。
◦ 创意升级:鼓励添加亮片、彩色珠子作为装饰,部分同学尝试用多色扭扭棒拼接花瓣,展现个性化设计。
3. 成果分享与互评
◦ 开展“簪花小秀场”,每位同学用1句话介绍作品灵感(如“我的花是彩虹色,因为想送给妈妈”)。
◦ 通过贴纸投票评选“最有创意奖”“最认真奖”,增强课堂趣味性。
三、教学特色与亮点
1. 安全趣味并重:全程使用无锋利工具的扭扭棒,热熔胶由教师统一操作,避免安全隐患。
2. 游戏化教学:设置“扭扭棒接力赛”(限时完成基础造型),提升动手积极性。
3. 跨学科融合:结合语文课“描写花朵的诗句”,让学生用簪花作品搭配诗词卡片,增强文化感知。
四、学生反馈与优化建议
1. 典型反馈
◦ “扭扭棒像彩色面条,好玩又简单!”
◦ “下次想做更大的花,或者试试蝴蝶发簪!”
2. 改进方向
◦ 增加课前材料认知:提前发放扭扭棒让学生在家试玩,熟悉材料特性。
◦ 丰富主题选择:增设“四季花卉”“童话角色簪”等更贴近学生兴趣的主题。
◦ 延伸课后活动:布置“家庭簪花小任务”,鼓励与家长合作完成作品。
五、总结
本次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五年级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碰撞。未来将继续优化教学环节,设计更多适合小学生的创意手工课程,培养观察力、专注力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