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自选课程>>走进非遗>>课程成果>>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走进非遗)课程成长记录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走进非遗)课程成长记录
发布时间:2025-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钟鹃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走进非遗课程成长记录

教师:钟鹃

学生姓名

学习评价

等第

汪子仙

|课堂中总能率先完成纸鸢骨架绑扎,唐三彩釉色搭配颇具巧思,动手能力突出,是非遗技艺实践的“小先锋”。||

优秀

何静怡

|绘制纸鸢图案时笔触细腻,为唐三彩人物“开脸”时尤其注重神态刻画,以女性特有的温婉视角赋予非遗作品灵动感。||

优秀

曹轩

|探究纸鸢历史时主动查阅资料,分享唐代风筝典故时条理清晰,在非遗文化溯源中展现出浓厚的求知欲。||

优秀

王浩宇

|制作纸鸢时创新尝试三角形骨架结构,研究唐三彩釉料时大胆调配色彩,是勇于突破传统的“创意担当”。||

优秀

马梓琪

|课堂笔记工整详实,不仅记录制作步骤,还标注非遗知识点,在纸鸢彩绘环节展现出扎实的绘画功底。||

优秀

马梓瑶

|作为小组组长,带领同伴有序完成唐三彩素烧流程,协调分工时耐心细致,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

优秀

申逸泽

|在纸鸢试飞调试中反复优化角度,研究唐三彩开片现象时追根究底,以严谨态度诠释非遗传承的匠心精神。||

优秀

谭晓雅

|用诗歌记录纸鸢制作心得,为唐三彩作品撰写“文物小传”,以文学视角架起现代与传统的桥梁。||

优秀

于忆恬

|关注非遗环保材料应用,尝试用天然颜料替代化学釉料,在传统技艺中融入现代环保理念。||

优秀

顾雅之

|纸鸢图案设计融入校园生活元素,唐三彩作品刻画课间游戏场景,让非遗技艺与当代童年记忆碰撞火花。||

优秀

徐艺涵

|录制纸鸢制作微视频分享技法,为唐三彩课程设计知识卡片,以新媒体形式传播非遗文化。||

优秀

杨安冉

|观察唐三彩文物图片时捕捉细节特征,在仿制环节精准还原唐代器物造型,展现出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优秀

朱皓轩

|主动搜集家乡非遗匠人故事,在课堂分享时引发同学们对传统工艺传承的思考。||

优秀

徐晨皓

|在纸鸢承重实验中记录多组数据,用科学方法验证传统工艺的智慧,实现学科知识与非遗技艺的融合。||

优秀

王小雨

|为纸鸢设计“二十四节气”主题彩绘,给唐三彩添加生肖元素,让传统文化符号焕发新活力。||

优秀

韦隆涵

|制作唐三彩时注重纹饰对称美感,在纸鸢平衡调试中展现出对几何原理的灵活运用。||

优秀

张梓阳

|课堂上积极提问“纸鸢为何能飞”“唐三彩为何色釉流淌”,以好奇心驱动非遗知识探索。||

优秀

马藜洋

|用思维导图梳理非遗课程知识体系,将纸鸢与唐三彩的制作流程清晰可视化,展现出良好的逻辑思维。||

优秀

雷诗怡

|为纸鸢制作写观察日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唐三彩从泥土到成品的蜕变过程,尽显细腻心思。||

优秀

张皓宸

|在非遗市集活动中担任讲解员,生动介绍纸鸢与唐三彩的工艺特色,展现出出色的表达能力。||

优秀

宁琪

|关注非遗技艺中的数学知识,测量纸鸢比例时精确到毫米,计算釉料配比时严谨细致。||

优秀

吴梦涵

|用纸鸢造型设计环保宣传标识,让唐三彩元素融入校园文创,实现非遗文化的现代转化。||

优秀

潘亿豪

|制作纸鸢时主动帮助同伴修正骨架偏差,唐三彩烧制环节耐心指导同学控温,展现出乐于助人的品质。||

优秀

程宇彤

|为纸鸢创作童谣,给唐三彩作品编写趣味解说词,用童言童语让非遗文化贴近生活。||

优秀

袁振宇

|对比古今纸鸢材质差异,探究唐三彩釉料成分演变,在历史纵深中理解非遗技艺的发展。||

优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